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建在哪里
讓百姓盡享家門口的幸福
公益牛城·日行一善 “微光力量”系列報道⑦
孫彥群(左)
張立勇(中)
左建軍(左)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喬段段 孫瑞超文/圖
遇到水管維修、緊急開鎖、心理輔導等生活瑣事,或是尋人、救援、拖車等急難事,別著急,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者說一聲,他們肯定想法兒幫忙!
一個人會影響一群人,一群人能溫暖一座城。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匯聚起一顆顆火熱的心。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建在哪里;把“普通話”改成“家鄉話”,用小故事講清大道理;群眾有需要、志愿者報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應”……
他們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學校課堂等“神經末梢”,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公益紅娘搭“鵲橋”2000多對男女成功牽手
每周六上午,巨鹿縣紅娘協會會長孫彥群就會來到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他面帶微笑,熱情地接待前來咨詢的人們。
“有時緣分很簡單,就需要一根紅線。”孫彥群介紹,協會志愿者就是一根線,服務站的接待只是一部分,我們還創建了一個微信群,作為相親聊天用。
“每天群里非?;钴S,看消息都回復不過來呢!”孫彥群一有時間,就翻看年輕人留給他的個人資料,三天兩頭就“牽一牽線”。就是通過這種“傳統”方式,孫彥群一個月能介紹成功三四對。
公益紅娘們創新思路方法,通過創建微信群組織大齡單身男女開展外出拓展、晚會聯歡等活動,讓他們有了更多認識、交流和交心的機會。協會還倡導婚戀新風尚,引導新人家庭減少彩禮、簡辦婚事。
從2017年成立協會以來,百余名公益紅娘樂此不疲地為單身男女牽線搭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搭建公益平臺,讓近2000對不同年齡的男女牽手成功,收到了100多面來自新郎新娘及家長贈送的錦旗。
“公益紅娘的工作雖然很瑣碎,但也很開心。通過我們的介紹看到新人領證,這是我們工作的動力,也是對我們最好的回饋?!睂O彥群爽朗地笑著。
一個電話隨叫隨到 志愿者成了老人的貼心人
“大娘,這是今天給您買的菜,看看還缺什么?每天按時吃藥嗎?”3月1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張立勇在下班之余,來到隆堯縣柏人社區王娟的家里,為老人帶去了日常用品。
“上次買的菜還沒吃完,每天都有按時吃藥,放心吧!”70多歲的王娟笑呵呵地說。
說到志愿者張立勇,王娟樂開了花,“隔三岔五就過來看我,給我買藥、買菜、打掃衛生,打個電話隨叫隨到,比自己兒子還貼心!”王娟說,孩子們都在外地打工,自己腿腳也不方便,多虧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志愿者幫忙,不僅幫自己買日常用品,周末還帶我去公園遛彎兒,曬太陽。
“王大娘離我住的地方很近,下了班順道過去已經是習慣了?!睆埩⒂抡f,社區里有很多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他們都一一進行了登記,每周都要過去看他們兩三次,去之前會打電話拿個本子記下他們需要買的東西?!袄先藗兛匆娢覀兒軣崆椋f我們是他們的貼心人?!?/p>
據悉,隆堯縣建設文明實踐紅色教育基地13個,村史館6個,文明實踐廣場300余個。截至目前,該縣共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310支,注冊志愿者近8萬人。
拓寬聯系渠道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老賈,最近生意怎么樣,上個月給你拿的大米吃完了嗎?”3月1日上午,信都區孔村小區黨支部書記左建軍將電話打給了老賈。
老賈是一名殘疾人,雙腿無法走路,一直靠配鑰匙、修鞋維持生計。在孔村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幫助下,老賈不僅有了固定的工作地點,而且還有了穩定的住處。
“感謝左書記,這么多年來,無論他多忙,只要我有事,一個電話半小時內準到。”面對左建軍的幫助,老賈連連夸贊。
說起老賈,左建軍既心疼又佩服。老賈雖然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走路,但卻從沒有自暴自棄。他干活實在,對人真誠,收獲了不少“粉絲”。小區里的人修鞋、配鑰匙都找他。
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在志愿服務工作中,孔村小區還注重依靠群眾的力量,用志愿的形式,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拓寬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聯系溝通渠道,真正了解群眾需求,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