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024年第三次項目觀摩活動側記
本報記者 籍明泉 王帥薇 劉瑞鳳
冬日暖陽里,聽拔節之聲——11月23日,我市組織開展2024年第三次項目觀摩活動。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別率隊進企業、看項目、問創新、話發展,對10個縣(市、區)的31個重點項目進行集中檢閱。
今年以來,我市各地充分聚焦主導產業,在現有產業發展基礎上,以項目為抓手,通過技改、擴建、招引等方式,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努力實現“老樹發新芽”“小樹變大樹”“獨木變森林”,工業投資與技改投資增速穩居全省前列,為加快邢臺跨越趕超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開工項目看進度、在建項目看服務、投產項目看達效。第三次項目觀摩活動分兩批開展,這次觀摩既是全市貫徹落實“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部署推進情況、實際效果的實踐檢驗,也是縣(市、區)同場競技、切磋學習的擂臺比武,營造了“抓投資、上項目、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追新逐綠,重大項目積蓄動能
位于市經開區的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新能源裝備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53億元,建成后將以總長708米成為省內最長的單體廠房,可年產480套風機葉片、600臺輪轂設備。“這是央企基地模式,好項目、大項目!”“既契合新型能源強市需要,還能帶動大量人員就業,值得借鑒。”……聽完介紹,觀摩團成員紛紛為該項目點贊。
圍繞爭創國家級開發區目標,市經開區聚焦主責主業、強化項目抓手,引進了一批龍頭企業,新能源裝備、新材料、安全應急等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其中,中船氫能制儲運用及儲能裝備研發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60.7億元,致力打造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應用示范集群;閱瑞鋰電池組和中置電機高端電車項目采取“深圳研發+邢臺制造”模式,促進了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
市高新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電子信息產業,“園中園”拔地而起,大好高優項目抱團落地。中科榮曜智能生產基地項目引進國外最新SMT貼片機,實現從研發到制造、從前端到終端的全產業鏈配套;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園內,數家企業已著手設備安裝;天知鳥公司致力于解決各種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擁有國內目前行業領先的規模和技術。
“我們建設推廣‘園中園’項目模式,為企業提供‘標準化建設+個性化定制’廠房,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為企業落地發展保駕護航。”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李尚鵬表示,市高新區以優質營商環境吸引一批鏈主項目落地,推動實現生產要素集聚,釋放產業集聚和產業鏈配套的規模效應,助力構建具有邢臺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巨鹿縣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全力打造裝備制造和新能源“雙輪驅動”產業格局,累計簽約項目46個、計劃總投資121.68億元。匯合反洗式水質凈化器項目屬于“騰籠換鳥”項目,引進世界領先的生產設備,建成后將成為區域唯一整理水加工基地。金銀花全產業鏈發展中心項目建成后年吞吐金銀花8385噸、加工金銀花2000噸,大大提升在全國的行業話語權。
延鏈補鏈,集聚效應更加明顯
在信都經濟開發區萬昀飲料和乳品包裝及灌裝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忙著進行二次結構施工。距離萬昀項目3公里處的河北德玉泉牧業有限公司生態智慧娟姍牧場項目現場同樣一派繁忙景象。牧場投產后,將與萬昀項目及周邊乳品企業聯動形成全鏈條奶業生產基地。“從牧場擠奶到市民餐桌僅需兩小時”“喝上更新鮮的牛奶了”……觀摩團成員沉浸式體驗我市奶業發展成果,并發出由衷感慨。
與此同時,依托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信都區精準推進招商引資,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加快推進總投資13億元的“華戎·一拖”農機裝備制造基地項目,積極引進興泰釩鋰結合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藍池國際物流園等一系列省、市重點項目,打造多元化經濟發展格局。
“邢臺交通優勢明顯,園區已吸引順豐、郵政、極兔速遞等入駐,大型智慧冷鏈中心正在加速建設,將打造成為全市規模最大、設施最全、產業最集中、業態最豐富的現代化智慧物流園區。”位于南和區的河北潤沃智慧物流(邢臺)產業園運營總監沈鵬廣說。
南和區搶抓打造冀中南現代商貿物流基地、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等機遇,以重點項目助力做大做強做熱中心城區。燕京健康產業園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盛源高檔包裝新材料項目與當地寵物產業、商貿物流產業相輔相成,六二零一鋁合金電纜及導體項目產品性能好、市場前景廣闊,縣域特色產業在延鏈補鏈強鏈中破圈升級。
“為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我們新建海底電纜和光電復合海底電纜項目。項目投產后,年產值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02個。”位于寧晉縣的亞星線纜集團是一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企業董事長李京信表示,項目填補了全省在該領域的空白,生產的產品傳輸距離遠、保密性好、抗干擾能力強。
寧晉縣擁有線纜生產及配套企業2300余家,產品體系達上千個品種規格,整個產業集群年營收額超過500億元,是華北最大的電線電纜生產基地。近年來,寧晉縣落實包聯制度,抓好要素保障,主動協調解決問題,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力爭省重點項目爭列達到10個以上,完成年度投資11億元。目前,財創實業防火電纜、豐特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省重點項目進展迅速。
煥新提升、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平鄉縣同樣擁有“話語權”。該縣聚焦“1+N”產業發展思路,堅持龍頭引進、央企入平、平商回歸、擴能增效、國際招商五大行動一體推進,重點建設了總投資18.7億元的泰洲智造、智能小家電、攜嘉醫藥等3個專業“園中園”和總投資1.01億元的共享工廠,謀劃實施了賽聰高檔自行車配件、氟耐威高精度密封件等一批重點項目,做強自行車童車智能玩具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機器制造、智能小家電、醫藥器械等支柱產業,“自行車名城、新文旅之鄉”建設邁出新步伐。
優化服務,企業紛紛回歸涌入
在沙河市臨空經濟區,中關村協同(冀南)創新基地項目已建成投產。該項目是當地企業家回鄉創業項目,目前已吸引8家中關村企業入駐,有力推進中關村創業鏈與沙河市產業鏈融合。頤鵬特高壓電力裝備科技產業園項目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建成后將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特高壓電力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圓通冀南智創園從開工到竣工僅1年,是全市首家品牌快遞省級分撥中心和結算中心,填補我市快遞中轉樞紐空白。
一個個項目在昔日空曠的土地上開花、結果,得益于當地政府的強力推動。去年以來,沙河市強化“五位一體”包聯責任機制,圍繞重點產業、重點園區,全面梳理并定期更新重點項目包聯臺賬,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確保重點項目按計劃推進,盡早實現達產達效。
“我們研發生產高性能、高品質、多樣化的減震器產品,項目建成后可年產減震器40萬套。”在位于任澤區的福美達減震器項目現場,觀摩團成員仔細聆聽企業人員對生產設備功能、特點的講解,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近年來,任澤區力促機械制造和橡塑新材料兩大特色產業集群攀高逐新,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優良的橡塑新材料生態圈、產業高度聚集,吸引了邢臺禾代橡膠制品有限公司等在外企業家回鄉投資創業。“他們為家鄉的發展添磚加瓦,帶動經濟繁榮。”“‘邢商回邢’創業,證明咱邢臺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越來越好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著,言語中滿是對邢臺發展變化的欣慰與自豪。
走進新河縣的研開建筑隔振支座、減震阻尼器項目工地,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我們成立了院士、博士工作站,與同濟大學、中南大學等多所國內名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用于長期合作研發生產。”企業負責人李洋介紹,該項目可實現年產建筑隔振支座3萬臺、建筑減震阻尼器2萬臺。
“有了科技支撐,企業的發展可謂如虎添翼,潛力十足。”觀摩團成員贊許道,近年來新河縣的眾多企業在科技賦能下快速成長,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河北百織源織造有限公司同樣在科技的推動下上演著“織”造變“智”造的精彩轉型。先進的電腦提花織帶機、自動經紗機等設備讓新項目可實現年產織帶類產品9000噸、服裝150萬件。
一個個項目,一處處工地,一間間廠房,一條條生產線,孕育著跨越趕超發展的新希望,孕育著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一路行,一路看,大家普遍感到交流了經驗、看到了差距、增強了壓力、明確了方向、堅定了信心,表示將以此次觀摩為契機和動力,進一步增強項目建設的緊迫感,在“百泉復涌”歷史新階段真抓實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為加快建設太行泉城、美麗邢臺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