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校企共建57個省市級科研平臺,開展269項重點技術攻關與服務項目
職業教育“軟實力”筑牢營商環境“硬支撐”
本報訊(記者王帥薇)日前,在位于市經開區的潤泰救援裝備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內,科研人員圍著一臺智能搜救機器人進行調試。中心技術工程師任海靜說,這臺機器人集成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視覺算法,能在地震廢墟、山林火災等極端復雜環境中執行搜救任務。
據了解,該工業設計中心是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與潤泰救援公司強強聯合的“結晶”,也是我市校企共建的57個省市級科研平臺之一。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動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圍繞主導產業布局,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促進校企“牽手”共建科研平臺,不斷創新人才鏈、優化教育鏈、激活創新鏈,為市域經濟發展“大戲”搭建舞臺,用職業教育“軟實力”筑牢營商環境“硬支撐”。截至目前,全市省市級科研平臺累計開展重點技術攻關與服務項目269項,涉及高端制造與智能測控、合金制備與成型系統等領域。
我市職業教育和技工教育起步早、歷史長,素有“南深圳、北邢臺”之說,“一縣一所職教中心”、職業教育“送教下鄉”、農民“持證下田”等一批先進經驗都出自我市。
如何利用好這一優勢,讓職業教育更好服務經濟發展?結合全市產業發展方向,我市加強省級骨干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采取貫通培養招生、優化專業設置等措施。今年,全市教育系統堅持升學與就業并重,組織校企聯合招生,完成招生2.6萬余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此外,在年底前,還將推動全市省級骨干專業和特色專業達到61個。
在優化專業設置方面,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校長馬東霄介紹,他們對2025年的專業進行了調整,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現代服務業等專業群,淘汰一批傳統落后和布點較多的專業,讓職業教育更加貼近市場需求,在助力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