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構筑“一帶五園”聯動發展布局,推動千億元級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建設——
從糧食生產大市邁向食品加工大市
本報記者郭雨晗
金沙河集團掛面車間。資料圖片
開欄的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時代號角。今日起,本報開設“奮進強國路闊步新征程”欄目,全景展示75年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邢襄大地上發生的歷史巨變、取得的輝煌成就。
立足“百泉復涌”歷史新階段,我市持續壯大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塑制造業強市風采。本報今起推出《培育跨越趕超新動能》系列報道,集中展示我市聚焦抓投資、上項目,著力推動邢臺跨越趕超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敬請關注。
秋風漸起,五谷飄香。作為傳統的糧食生產大市,我市擁有8個省級糧食生產核心縣、11個農業特色產業集群,2024年夏糧面積達514萬畝,產量236.99萬噸。依托稟賦優越的農業資源,我市大力發展食品加工產業。
去年以來,我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主線,以招商引資為重點,搶抓發展機遇,釋放自身優勢,加快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建設步伐,推動糧食生產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轉型升級。
■做大群體聚集發展
在位于寧晉縣的玉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大健康生物產業園內,淀粉、玉米胚芽油、維生素B12等產品源源不斷生產下線,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緊張忙碌的生產場景,正是寧晉縣加快推進健康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現如今,寧晉健康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共有相關企業683家,從業人員1.93萬余人,擁有玉鋒實業等頭部企業,1至7月,營業收入達139.35億元。
“我市食品加工業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規模。握指成拳、聚合發展,才能實現跨越發展。”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邱海飚說。
去年,我市規劃建設寧晉縣健康產品加工園、休閑食品加工園,隆堯縣食品產業園等五大園區,輻射帶動柏鄉縣、任澤區、沙河市,構筑“一帶五園”聯動發展布局。
眼下,在各個食品加工園區內,廠房林立,機器轟鳴,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與此同時,我市把發展食品加工產業作為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的重要突破口,著力打造一批集食品加工、倉儲、物流、研發等功能于一體的全產業鏈聚集區,促進食品加工產業集約化發展。
今年,我市印發《邢臺市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規劃建設方案》,明確強化產業園區創建、加強龍頭企業培育、重點發展精深加工等8項主要任務,計劃到2026年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食品加工產業體系,打造食品加工產業新高地。
■創新引領力求突破
蔥油拌面、刀削面、蔬菜掛面……位于沙河市的金沙河面業集團產品展覽館內,百余種產品琳瑯滿目。市場上,金沙河牌番茄炸蛋面、酸菜魚湯面、金湯肥牛面等產品備受消費者關注。
“技術創新是推動食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企業研發部負責人魏亞峰說,作為小麥粉原料供應商,金沙河圍繞小麥粉產品開展業務服務,成立技術創新團隊。同時,建立試驗中心,積極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河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
如今,我市食品科技創新環境日益優化,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加快,不斷推動食品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化轉變,助力食品加工產業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技改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今年,我市實施“技改投資龍年倍增行動”,聚焦全市重點行業、重點集群、重點企業,支持現有本土企業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此外,我市支持食品企業培育和引進優秀人才,鼓勵把食品加工產業研發創新、檢驗檢測以及品牌營銷等專業人才納入優秀人才引進目錄清單,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按照“英才入冀”人才計劃政策給予支持。同時,建立健全人才“飛地機制”,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為全市食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鏈”上發力 蓄勢賦能
在隆堯縣東方食品城項目建設現場,11棟標準化廠房全部完工,倉儲物流中心、綜合辦公樓及冷庫、污水處理站等配套服務設施已投入使用。
近年來,隆堯縣以龍頭企業帶動主導產業,以主導產業拉動相關產業,以相關產業激活區域經濟,以區域經濟促進小城鎮建設。
在東方食品城內,百余家配套企業圍繞今麥郎公司精準布局,基本形成了以方便面、飲品為主導,兼有面粉、面條、粉絲、鹵蛋等系列產品,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調味品、添加劑、食品容器等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前不久,怡口蓮(美國)國際集團簽約落戶東方食品城,計劃建設總部經濟項目、功能性飲品項目等。”隆堯縣東方食品城項目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張國江說,從“糧食生產”到“食品加工”,我們還需要在招商引資、市場融合等多方面下功夫。
按照“龍頭做強、規模做大、鏈條延長、要素聚集”的原則,我市堅持以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為抓手,推動一批新建、續建、擴建食品加工項目快速落地建設。
今年以來,我市在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內計劃實施食品加工項目188個,總投資64.1億元。截至8月31日,全市規劃范圍內55個投產項目已竣工,另有82個項目開工在建。
圍繞高端綠色食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延鏈補鏈強鏈,我市打造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的動力越來越足,由糧食生產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轉變的步子越邁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