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緊盯關鍵領域找準突破口——
全面深化改革 凝聚發展合力
內丘縣河北建滔年產80萬噸醋酸碳利用項目建設現場。 王潤恒攝
本報記者 郭雨晗 劉瑞鳳
首創應用企業機構代碼證“入企檢查掃碼”功能,推行“雙盲+分散+遠程異地”評標新模式,在全省推廣投標保證金承諾制改革經驗;
市經開區、市高新區逐步剝離社會事務,職責定位更加明晰,項目建設高效推進;
實施“技改投資龍年倍增行動”,市級領導滾動包聯20項重點任務,凝聚合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
今年,我市搶抓“百泉復涌”歷史機遇,以全面深化改革凝聚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突破,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以改促優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優質營商環境是投資興業的沃土。我市以改革為路徑,在政務服務上持續發力,在要素保障上做好文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前來扎根發展。
近日,位于巨鹿經濟開發區的“中國·巨鹿金銀花全產業鏈發展中心”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目前,文化展示中心、交易中心大樓的地下車庫已完工。”項目負責人宗毅說,得益于“標準地+承諾制”出讓模式,項目實現了“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較約定開工時間提前60天以上。
今年,我市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印發《2024年邢臺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以更大力度推進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助力企業蓬勃發展。
我市首創應用企業機構代碼證“入企檢查掃碼”功能,推行“雙盲+分散+遠程異地”評標新模式,推廣投標保證金承諾制改革經驗,打造“首貸續貸服務中心”……
一項項優化服務的務實舉措,讓企業發展信心更加堅定,創新活力不斷迸發,市場主體日益壯大。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打造“四型市直機關建設”活動“升級版”,打破部門壁壘、凝聚發展合力,努力打造營商環境“邢臺樣板”。
市行政審批局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個轉企”改革,推行政務服務事項告知承諾制改革,優化“多證齊發”審批工作流程;市交通局圍繞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道路貨物運輸車輛證件辦理兩個重點事項,推動實現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市發改委建成重點項目建設服務平臺,實現與大數據平臺信息共享,項目建設24小時“智慧管理”。
1至7月,全市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在建項目581個,完成投資占全市建設項目投資的比重為74.5%,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9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了眾多央企在我市筑巢發展。截至目前,落戶我市的51家央企三級子公司中,已有50家產生質效。
先行一步 走出開發區領跑新路徑
今年,我市加大開發區改革力度,完善管理機制,強化政策支撐,堅持資源向開發區集聚、要素向開發區傾斜。
“我市實施開發區主責主業聯動改革后,市經開區、市高新區逐步剝離教育、衛生健康、城市管理等社會事務,主抓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市商務局開發區管理科科長李清浩介紹,按照“分步實施、配套聯動”原則,市屬開發區把重心聚焦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等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工作上,不斷“整合強身、松綁賦能、優化塑身”。同時,我市建立市屬開發區項目投資聯席會議機制,不僅使產業發展定位更加清晰,還能有效整合資源、提高決策效率,促進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今年6月,總投資15.5億元的8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市經開區,涉及新能源裝備產業項目、安全應急產業項目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將以強有力的創新和帶動能力,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此外,我市各地開發區改革也在蹄疾步穩地推進。
得益于清河經濟開發區的“管委會+平臺公司”并軌運營機制創新,華能280兆瓦農光互補發電項目僅用9個月實現了全容量并網。“管委會+公司”的管理運行模式打出了開發區改革響亮的一槍。在此模式下,管委會承擔發展規劃、經濟運行、項目建設等協調管理職能,平臺公司承擔市政建設、資產運營、產業招商、市場化服務等職能,攜手為項目建設、企業運營提供無微不至的保障。
全市各開發區持續優化、實施企業“110”服務機制、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等舉措,推行“企業寧靜日”等制度,健全“服務企業一碼通”,項目建設高效推進,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在全市經濟發展浪潮中勇立潮頭。
技改革新 跨越趕超提檔加速
產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基與命脈,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我市以改革為“利器”,在產業創新上勇于突破,在產業服務上精益求精,產業轉型升級新局面加速形成。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技改投資龍年倍增行動”,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層級躍升,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位于內丘縣的河北建滔年產80萬噸醋酸碳利用項目建設現場,建筑工人正搶抓施工進度。該項目采用新的催化劑體系和分離新工藝以及新的原料結構,融入數字智能化創新管理,大幅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產品凈度。項目建成后,企業產能將實現翻倍。
實施設計、工藝、制造、運維一體化提升,在節能高效、先進工藝、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等方面實施改造,我市重點產業向上向新。上半年,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46.2%,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明確既定目標,我市不斷凝聚技改合力。市縣工信部門對技改項目實行“一臺賬、三清單”式管理,建立工業技改項目臺賬,以臺賬清單式推動工作落實。同時各地實行重點項目“一對一”領導包聯機制,建立“項目推進聯席會議制度”。截至7月15日,全市新開工工業技改項目264個。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聚焦制約發展的瓶頸難題、群眾所思所盼的大事、打基礎利長遠的要事,在2023年重大專項的基礎上明確2024年20項重點任務。
市四大班子領導和各級各部門負責人聚焦頑疾、難題,以勇擔當、真碰硬的責任感、使命感,盯守項目,奔走一線,合力攻堅破解老大難問題。“兩汽一拖”、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等一批涉及經濟發展、產業振興的任務在市級領導滾動包聯機制的作用下結出累累碩果。
晶澳太陽能年產1GW高品質單晶硅棒項目按時完成建設;長征新能源重卡量產上市,紅星汽車新能源城市物流車BOX1量產下線并交付;玉鋒實業集團健康食品加工園區、麥克食品、春禾農業科技甘薯產業園等做大做強,為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建設注入新活力……
在“百泉復涌”歷史新階段,我市上下攻堅克難、接續奮斗,在一次次改革實踐中,奮力跑出跨越趕超“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