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籍明泉見習記者丁邵一)初冬時節,南和區郝橋鎮南葭村成方連片的薺菜陸續收獲,農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南葭村位于南澧河邊,7月底8月初,受強降雨影響,村里的玉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8月初,村民們一籌莫展之時,鎮村干部、農技專家來到田間地頭,指導災后重建,努力減少損失。大家獻計獻策,很快形成共識:抓住災后蔬菜市場菜源緊缺的時機,種植青菜、薺菜等生長期較短的蔬菜,收獲后也不耽誤播種小麥,讓有限的土地收益最大化。
“農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愿選擇種植模式,我們幫助解決技術、信息等方面的難題,全程搞好跟蹤服務,把損失盡可能奪回來。”南葭村黨支部書記周曉科說。
蔬菜收獲后,村民們平整耕地、播撒肥料、播種麥子,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總算沒耽誤農時。”看著麥種順利種進地里,村民們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
緊鑼密鼓的農業生產災后自救,讓南葭村的農民較好地挽回了經濟損失。“這幾天天氣好,冬小麥陸續出了苗,希望來年有個好收成。”周曉科說,他們將做好小麥田間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控,修繕農田各項基礎設施,增強防災、抗災、減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