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沙河市西杜村一次驚險救援
河北日報記者 王永晨
8月15日上午,在沙河市橋東街道辦事處西杜村東北的養殖場院內,年過半百的養殖戶周維琴正認真清理養殖棚。
臨時居住的房間已打掃干凈,木床、被褥,還有許多衣服在室外晾曬。“衣服都是我用手洗了好多遍,有些應該還能穿。”周維琴說,那天的洪水來得又急又猛,整個養殖場全泡在水中,洗衣機等家電都被泡壞了。
周維琴說的洪水發生在7月31日。當時,因為牽掛著養殖場中的100多只羊,她和老伴等3人沒能及時轉移,不幸被困在洪水中,只好打電話向西杜村黨支部委員李見坡求救。
“多虧3位黨員干部冒著風險及時趕來救了我們。損失雖然不小,人沒事比啥都重要。現在村里正積極幫我們申請補貼,我們也想辦法多挽回些損失。邁過眼前這道坎,會慢慢好起來的。”周維琴的話中帶著樂觀。
通過幾位當事人的回憶,記者一點點了解了當時的驚險一幕。
7月31日凌晨3時許,橋東街道辦事處接到上游水庫泄洪通知后,緊急安排包村干部到幾個風險村莊組織村民轉移。西杜村黨支部立即通過廣播、敲鑼、敲門入戶等方式,連夜通知并冒雨組織1500多名村民緊急避險。
當天上午,村內的洪水已經齊腰深,喇叭由于停電也不能再用。全村黨員干部分片排查,逐一救援少數被困在家中的村民。正在緊張忙碌的時候,李見坡接到周維琴的求救電話,她和老伴等人陷入洪水中無法逃出,只好爬到附近一座高壓電線塔上等待救援。
李見坡立即向一起轉移村民的橋東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包片負責人朱曉廣匯報,隨后聯系專業救援組織請求支援。然而,救援組織正在其他地方執行轉移任務,一時趕不過來。朱曉廣當機立斷,請前來幫忙的普通店村黨支部書記崔磊杰找來一輛50型鏟車,3人一同出發趕往事發現場。
按照李見坡的建議,鏟車沿著公路繞行到一座被水淹的工廠西側。剩下300多米需穿越玉米地和樹林,只能靠人涉水通過。
救人要緊。朱曉廣和崔磊杰、李見坡迅速穿好救生衣,用繩子串起3只救生圈,每人外加一件救援用的救生衣,相繼跳進洶涌的洪水中,在玉米被沖得七扭八歪的耕地中逆流而上,迎著沒胸的洪水一步一挪、奮力前行。
還沒走進林地,朱曉廣一只腳陷入泥中,一抬腳,鞋子被洪水沖走了。他干脆把另一只鞋子也扔掉,光腳繼續前進。樹林中水深處超過兩米,好在有樹做依靠,三人冒險涉水穿過樹林,終于來到了3位正翹首以盼的村民身邊。
隨后,3位黨員分別為3名村民穿好救生衣、戴上救生圈、系好安全繩,一路攙扶著他們原路返回。途中,專業救援組織駕駛著沖鋒舟趕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歷時1個多小時,3名村民成功脫險。
在洪水已經退去的林地旁,記者看到高壓電線塔第二層橫架上搭著一塊半米多寬、一米多長的木板。“好在我們帶來這塊木板,我們仨才能站在木板上堅持了幾個小時。”周維琴說。
她向記者出示了獲救那一刻錄下的視頻:3位身著橙黃色救生衣的英雄正穿過洪水流淌的樹林慢慢靠近。畫外音是獲救者帶著鄉音激動地說:“你看俺村干部帶頭來救俺了,俺村干部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