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區祁村:村美民富產業興
記者一線蹲點
祁村全貌
本報記者 馬維勇
“以前一年四季都在外面打工,現在回村辦起農家樂,效益不錯,離家又近,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挺好的!”10月22日,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當天,正值周末,信都區羊范鎮祁村村民甄小果一邊忙著接待客人一邊笑著說:“嘎魚、花椒葉、笨雞蛋、包皮面,都是咱這兒的特色美食,來吃過的游客都說好。”
同樣的笑容,也浮現在祁村大棚種植戶李軍剛的臉上。眼下,他承包的10個溫室大棚里,甜瓜、哈密瓜、圣女果到了上市季節,看著前來采摘的游客,心里美滋滋的。“今年水果長勢好,收成也不錯,全年可收3茬,總計產量13萬余斤。”
“黨的二十大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家對未來發展信心更強、勁頭更足了。”祁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羅文明告訴記者,立足環城優勢,祁村確立了打造“觀光
采摘+農事體驗+農家樂”的發展思路,引導農戶種植甜瓜、草莓等特色作物,實現了鄉村面貌提升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2021年,村采摘園共獲經營性收入30萬元,帶動近200人就業。
據介紹,近年來,祁村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
工作,現如今,村內街道干凈整潔,衛生室、幼兒園、便民服務大廳、農家書屋等設施一應俱全。音樂噴泉公園和黨建廣場成了村民的好去處,村內的古戲樓等歷史遺跡,成為游客爭相探訪的“網紅打卡地”。
“以前,村里都是泥土路,遇上下雨天,污水橫流、遍地泥濘。現在,大
街小巷都修成水泥路、瀝青路,村民還吃上了水廠凈化水,做飯用上天然氣,生活真是方便又舒心。”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民羅紅霞滔滔不絕。她說:“村里還會定期開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兒媳’等評選活動,立規矩、樹榜樣,如今大家都比著看誰家更干凈更和睦,民風也變好了。”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祁村緊緊圍繞盤活閑置資源做文章,通過土地流轉、租賃等方式,發展特色果蔬大棚種植、魚菜共生和光伏發電等項目,拓寬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21年,僅光伏發電一項,村集體增加收入57萬元,安裝戶平均每戶增收2500元。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鄉村振興描繪了新藍圖。羅文明表示,作為基層干部,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黨建引領、黨群共建,把村黨支部打造成鄉村振興的“主心骨”。他信心十足地說:“我們正合計著擴建酸棗基地,加快建設康養民宿,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產業。相信,大家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