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縣:文明創建賦能“雙爭”活動
威縣依托本縣資源稟賦,活化載體,創新形式,廣泛開展“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邢襄兒女、要為邢臺爭氣”活動。
系列宣傳育氛圍。印發文明禮儀知識手冊、創建文明城市宣傳手冊、市民應知應會明白紙共計3萬冊,扎實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等。依托32個市級及以上文明單位開展“文明禮儀”“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健康”等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通過文明勸導、教育引導、發出倡議、志愿服務等形式,引導城鄉居民規范自身言行,促進文明習慣養成,以文明素養提升為幸福生活加碼。組織“小馬扎”“大喇叭”理論宣講隊伍,廣泛開展基層宣講活動。
文明選樹引風尚。充分依托“孝行威縣”品牌,組織開展文明市民、道德模范、“最美威縣人”等評選活動。圍繞“家風人人談”主題,邀請烈士家屬、道德模范、優秀黨員干部等講述家風故事。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等作用,開展移風易俗活動。開展“星級文明戶”和“好兒女”“好公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弘揚傳統美德,倡導文明新風。
清潔城鄉美環境。加大文明勸導和執法力度,著力解決私搭亂建、毀綠種菜、踐踏草坪、高空拋物、占用損壞共用設施、亂停亂放、隨地吐痰、不文明養犬等突出問題。開展“愛我威縣”清潔行動,對城鄉環境“臟亂差”問題開展專項整治,繼續開展文明單位共建社區活動,清理衛生死角和監管盲區,進一步完善村莊保潔制度,在鄉村開展大清掃、大清運、大消毒,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水平。
臨西縣:以“雙爭”為抓手打造文明城
臨西縣以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目標,緊緊圍繞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廣泛深入開展“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邢襄兒女、要為邢臺爭氣”活動。
臨西縣“玉蘭宣講團”組織開展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百姓議事廳等系列宣講活動。宣講團成員和縣文明實踐宣講小分隊志愿者按照凝聚人心、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原則,掀起了群眾愿意聽、聽得懂、肯去做的宣講熱潮。
創新形式深入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書香家庭”“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培樹了一批臨西好人、新時代好少年、最美家庭等先進典型,把榜樣力量轉化為廣大群眾的生動實踐,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織密志愿服務促進中心組織網絡,開展主題多樣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已開展“玉蘭扶智”“續寫雷鋒日記”“愛心衣柜”“玉蘭調解室”等各類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百余場次,并常態化開展鄰里守望、扶弱濟困、幫老護幼、清潔家園等志愿服務活動。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立縣、鄉、村三級“百姓議事廳”便民服務網絡,致力于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已線上線下高效辦理實事1469件。通過“百姓議事廳”,黨員群主蹲田埂、入農舍、進家門,拉家常、問實情、交真心,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柏鄉縣:全民學先進 “雙爭”我先行
柏鄉縣廣泛深入開展“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邢襄兒女、要為邢臺爭氣”活動,以全國首屆道德模范尚金鎖為榜樣,廣泛開展“學柏糧興‘六干’ 促發展”活動,倡導人人學先進、人人爭先進、做文明市民、展柏鄉風采。
強化輿論引導,全媒體多角度宣傳。在電視、微信公眾號等開設專題專欄,及時轉載、推送相關報道。在牡丹公園設置“先進典型宣傳示范街”,展示新鄉賢、最美柏鄉人等事跡,在村設置“道德紅黑榜”,在圖書館、文化館等設置道德模范宣傳展板。今年以來,共舉辦“文明家庭”巡回宣講活動8場。形成“人人學習好人,人人爭當好人”的良好氛圍。
健全志愿服務組織,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全縣7個鄉鎮(區)、121個行政村都成立了志愿服務隊伍。各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工作,常態化配合開展包聯小區及農村疫情防控,出行管控、摸底排查、核酸檢測以及政策宣講等各項工作。縣文明辦聯合民政局,積極引導活躍的各類志愿服務組織主動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明確登記范圍,放寬登記條件,增加志愿服務組織的服務功能。
持續健全鄉風文明建設網格,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根基。全縣121個村均設立“兩會一約一榜”。按照有威望、有品行、有學識、有善舉、有熱情的標準,各村均選樹出一批新鄉賢,組建鄉賢道德評議會,為傳承美德、引領鄉風、宣講政策、講理評事、化解糾紛等發揮積極作用。
信都區:以“雙爭”為抓手促進文明創建
信都區以提高全民文明素養和全區文明程度為目標,在全區扎實開展“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邢襄兒女、要為邢臺爭光”活動。
依托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抗大陳列館紅色資源優勢,進一步做實做強“‘抗大號’理論宣講大篷車”宣講品牌,定期深入農村、企業、學校開展宣講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開辦《抗大之聲》紅色電臺,吸引社會各界參與人數達2萬余人,弘揚抗大精神。
推進“悅讀之城·書香信都”建設,首批選取具備閱讀空間的示范店鋪,打造公益讀書角6個。發動黨政機關、區屬中小學、企業等開展“書香悅信都”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書香政協”系列讀書活動、“最美閱讀人”展播、“閱·知·行”青少年閱讀活動等線上線下各類閱讀活動200余場次。
以身邊典型引領文明新風,組織開展“好婆婆”“好兒媳”“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市民”等推薦評選活動。今年以來,信都區1人獲評“中國好人”,5人獲評“河北好人”,17人獲評“邢臺好人”,評選出信都道德模范、“信都好人”等各類先進典型100余人。
在全區深入推進“溫暖之城·公益信都”創建工作,通過舉辦“隨手公益@信都”“信都‘益’生活你我共參與”主題打卡等系列活動,積極倡導“一人一天一好事”。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積極圍繞自身特色和優勢,打造“一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切實回應百姓關切為民服務解難題,引導居民群眾在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做貢獻中彰顯愛心善意和責任擔當。
廣宗縣:“雙爭”促文明創建 文明樹時代新風
廣宗縣以文明縣城創建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邢襄兒女、要為邢臺爭氣”活動,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全面細致安排部署。廣宗縣成立了“雙爭”活動領導小組以及“雙爭”活動推進工作專班,制定推進工作方案,研究具體措施,確保活動有序開展、扎實推進。
積極廣泛開展宣傳。該縣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制定宣傳標語100余條,在“廣宗發布”“文明廣宗”微信公眾號大力宣傳活動進展和典型,廣泛宣傳“雙爭”活動常識、四個提倡內容及活動主題,濃厚輿論氛圍,切實提升“雙爭”活動知曉率、參與度、覆蓋面。
深入推進文明創建。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市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圍繞“七整治一提升”開展“文明出行”志愿活動37場,“我是‘文明市民’”宣傳活動17場,持續推動文明城市常態創建、全域創建。
扎實推進文明實踐。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文明實踐相結合,結合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和鄉風文明建設,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廣話宣講”團宣講、志愿服務等各種活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傳遞正能量。目前各項活動正在有序推進,初見成效。
沙河市:多措并舉抓“雙爭”促文明
“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邢襄兒女、要為邢臺爭氣”活動開展以來,沙河市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文明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引導干部群眾在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中彰顯責任擔當,增進家國情懷、提升文明素養。
開展主題演講比賽。開展“講好沙河故事、喜迎黨的二十大”主題演講比賽,來自基層30名選手入選最后決賽,參賽選手們講述了他們在工作中親歷、親聞、親為的精彩故事,展示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的發展成就,特別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身邊共產黨員的故事,準確翔實、真實樸實、個性生動的演講,獲得觀眾陣陣掌聲。
組織文明實踐活動。“雙爭”活動開展以來,沙河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小馬扎”宣講、惠民志愿服務活動等共開展了“文明立德”宣講活動50場、“孝道大餐”志愿服務活動25場,“文明家風”活動1場、“文明出行”活動12場、“文明健康行動”5場,目前各項活動正在有序推進。
持續濃厚氛圍。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對活動開展情況持續進行宣傳,進一步濃厚了輿論氛圍。利用電子屏、條幅、宣傳海報等形式廣泛宣傳,設置宣傳標語200余條。在“沙河發布”“文明沙河”等微信公眾號開設了“雙爭”活動專欄,大力宣傳活動進展和典型,同時,通過新媒體等廣泛宣傳“雙爭”活動常識、四個提倡內容及活動主題,濃厚輿論氛圍,切實提升了“雙爭”活動知曉率、參與度、覆蓋面。
平鄉縣:深入開展“雙爭”促文明倡新風
平鄉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文明行為養成和弘揚良好道德風尚為重點,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用,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崇尚文明、摒棄陋習、傳承美德、弘揚正氣,不斷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
開展“文明平鄉”教育活動,組織“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健康”行動,提高群眾文明素養。平鄉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積極開展“美麗鄉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傳活動,不斷推動交通安全宣傳知識走向基層群眾。團縣委組織全縣少先隊員開展“邢襄少年說”紅領巾講解員實踐體驗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開展“德潤平鄉”實踐活動,組織“文明立德”“文明家風”“文明選樹”行動,倡導移風易俗、科學文明的鄉風,促進鄉風文明。田付村鎮政府舉行“十佳百優美麗庭院”評選表彰活動,為創建美麗鄉村,培樹文明先進典型奠定基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移風易俗倡新風活動,打造“道德精神高地”,構筑良好的“道德生態環境”。
開展“美麗平鄉”創建活動,組織“文明清潔”“文明有禮”“文明旅游”行動,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平鄉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開展秋季綠化養護工作,扮靚家園。
開展“法治平鄉”建設活動,組織“文明上網”“文明誠信”“文明法治”活動,提高干部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隆堯縣:以志愿服務品牌打造“雙爭”好平臺
隆堯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心(所、站)為平臺,以志愿服務團隊和品牌為抓手,深入開展“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邢襄兒女、要為邢臺爭氣”活動,形成了“志愿服務我參與,文明隆堯我建設”的濃厚氛圍。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培育建設各級各類志愿服務組織310多個,培育出隆堯志愿者服務協會、“小青苗”助學公益組織等社會公益組織42個,全縣注冊志愿者達7.8萬余人。同時,積極拓展公益活動范圍,將各級各類文化團體、企業家協會等社會組織納入進來,參與文明創建公益活動。截至目前,全縣已有66個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文明創建活動中來。
在志愿服務活動中,隆堯縣以品牌項目為統領,通過自培挖掘、外聯引進等方式,積極整合培育各類志愿服務品牌。目前,共培育打造“代理爸媽”“小青苗助學”“暖巢食堂”“鄉賢+”“公益順風車”“愛心媽媽”等各類公益品牌60余個,其中省級優秀志愿服務項目3個。該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探索開展了“鄉賢志愿調解+文明實踐聯絡員”工作模式,將基層普法、矛盾調解、平安建設等更多涉及群眾迫切需求的問題納入解決范圍。目前已受理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00余件,調解成功率在98%以上。
以“溫暖之城·日行一善”為活動主題,通過宣傳宣講、扶貧助困、敬老助學等形式,大力開展“雙爭”活動。截至目前,全縣共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200余次。
(本版由孫建偉 穆杰 趙國華 心帥 杜濟中 秦彬 杜叢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