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縣依托董振堂事跡陳列館,尋訪革命文物,挖掘紅色史料,全力打造紅色文化弘揚傳承高地——
賡續(xù)紅色血脈 凝聚奮進力量
本報記者周林
在新河縣董振堂事跡陳列館序廳里,鮮花擁簇著董振堂的半身雕像,兩側浮雕再現(xiàn)了紅五軍團英勇拼殺的英雄形象。
董振堂,寧都起義的主要領導人,長征中的鐵流后衛(wèi)——紅五軍團軍團長、紅五軍軍長。他功勛卓著、戰(zhàn)績赫赫,1932年12月被授予紅旗勛章。毛主席對他給予高度評價,稱他是“堅決革命的同志”。2009年9月,董振堂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近年來,為全力打響董振堂事跡陳列館紅色文化品牌,新河縣積極探索紅色基因教育的新路徑,高標準、高效率、高水平打造董振堂事跡陳列館。
走進董振堂事跡陳列館,一件件陳列的舊物,一張張老照片,都在向人們講述著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1895年,董振堂生于新河縣西李家莊一個農民家庭。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yè)后,在馮玉祥的西北軍歷任排、連、營長,直至中將師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此時,共產黨的政治主張點燃了董振堂心中的革命熱情。同年12月14日,董振堂和趙博生等率領二十六路軍1.7萬名官兵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投奔蘇區(qū),參加紅軍。
在那個紅軍力量還十分弱小的年代,通過寧都起義,紅一方面軍由3萬余人一下子猛增到近5萬人,力量壯大了五分之三。
中央紅軍長征后,董振堂率紅五軍團承擔后衛(wèi)任務。他帶領的紅五軍團被贊譽為“鐵流后衛(wèi)”。長征會師后,董振堂奉命編入西路軍繼續(xù)西征。后被西北軍閥馬步芳的部隊,包圍在甘肅省高臺縣。42歲的董振堂,率紅五軍堅守陣地9個晝夜后,和全軍2000多名將士壯烈犧牲。
“這面彈孔累累、血跡斑斑的軍旗——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五軍團軍旗,正是董振堂戰(zhàn)功彪炳的最好證明?!倍裉檬论E陳列館內,館長宋秀英介紹說,這面紅五軍團軍旗是他們多次南下尋訪革命文物,與軍旗收藏者聯(lián)系之后,制作的一面軍旗復制品。
為了更加直觀、立體反映那段歷史,董振堂事跡陳列館不斷南下尋訪,搜集到董振堂用過的子彈箱、參加遵義會議的有關史料、紅五軍團將帥事跡史料文獻,極大豐富了陳列館文物,并對陳列館進行修繕提升、改陳布展,提升了紅色文化內涵。
“昔言講學設高臺,未料城崩動地哀。董楊血戰(zhàn)拋頭顱,此來含情猶緬懷?!薄盁o產階級革命家董振堂將軍,寧都豪義傳千古,高臺忠骨永流芳。”“浴血奮戰(zhàn)可歌可泣,獻身精神為人敬仰?!薄?/p>
日前,在振堂碑林,三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正在誦讀振堂碑林景區(qū)的碑文、講述與碑文相關的黨史故事。
這是董振堂事跡陳列館舉辦的第六期“紅色地標映初心振堂精神鑄忠魂·我來讀碑文”活動?!巴ㄟ^這一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們學好黨史、講好紅軍故事,向黨的二十大獻禮!”宋秀英說。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去年,為慶祝黨的百年華誕,董振堂事跡陳列館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精心策劃100期“獻禮建黨百年系列活動”,成為全縣黨史學習教育的亮點,僅三個月時間接待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河北工程大學等300多個團體。
挖掘紅色資源,講好振堂故事。“為了充實展館的陳展內容,擴大宣傳,我們多方尋找、聯(lián)系紅五軍團、紅五軍后代。只要有消息,立馬安排尋訪,搶救紅色史料?!彼涡阌⒄f,他們將加大對散存于社會有保存價值的董振堂相關史料、文物進行搶救、保護和深入挖掘,以此賡續(xù)傳承紅色基因血脈,弘揚革命文化精神,全力打造紅色文化弘揚傳承高地。
“我們還將規(guī)劃‘初心園’項目,打造以傳統(tǒng)紅色教育為本色,紅色體驗與研學拓展為核心的復合性功能景區(qū)?!彼涡阌⒄f,項目建成后,振堂公園總體呈“一環(huán)、兩軸、背山面水”的格局形態(tài),將董振堂將軍一生活動路線與紅五軍團長征路線融合,沿途設置革命小品、革命文化宣傳,形成一條薪火相傳的紅色“革命之環(huán)”,可使來訪游客模擬重走長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