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發亦青春》特別報道
他們把夕陽時光活出青春的模樣
唱紅歌、秀旗袍、登山拍照……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紅玉 實習生 楊崢通訊員 宋瑞雪 文/圖
張秀平
叔塵(中)
青絲變成華發,皺紋爬上額頭,但學習不止、運動不停……有一群老人,年齡雖高,但祖國風光正好,他們的日子活力滿滿。在國慶節、重陽節來臨之際,記者用筆端記錄下這些老人的生活,希望更多的老人把夕陽時光活出青春的模樣。
她年輕時為國出力,如今滿頭華發唱起紅歌,唱出愛國之心,也唱出了充實的晚年生活;她雖已花甲,但愛好廣泛,追求美的事物……9月28日,記者走近老人張秀平、叔塵,同讀者一起感受她們的所思所想。
1
紅歌唱響赤誠之心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9月28日早7時許,循著富有節奏的歌聲,記者在達活泉公園月季園內,見到了86歲的張秀平老人。她滿頭華發,精神矍鑠,與同為退役軍人的歌友一同打著拍子唱紅色歌曲,眉目間含笑。
“當了20多年的兵,以前條件苦沒唱過什么歌,現在生活好了,把歌唱起來,感謝祖國。”張秀平笑著說。
1937年出生,1958年上高中時,張秀平作為優秀學生光榮從軍,成為國防計算中心的一名學員。在北京學習1年后,奔赴甘肅,這一去就是10年。面對一片寸草不生、沙塵陣陣的荒漠,他們沒有退縮。“那時候咱們全國都苦,那邊尤其苦,但能成為高科技人才心里很是驕傲,能為國家做奉獻感覺很光榮。”在他們的努力下,10年后,在那里蓋起了樓房,路有了,食堂有了,大家伙兒吃上了菜、喝上了米湯,水也可以隨便喝了。
“生活苦但精神很充足,因為都懷著對祖國的一片赤誠之心。”張秀平老人回憶,在甘肅待了10年,雖然他們的日子很苦,但仍集體將生活補助主動捐獻給國家,希望國家繁榮強大起來。
新疆2年、云南10年、四川2年……20多年,張秀平和戰友們一直在完成國家交給的一項項任務的路上,他們將青春獻給國家,無怨無悔。
“心里很滿足,一心一意奉獻,去哪兒都不問,跟著任務走。”“46歲轉業回到家鄉南宮,看著祖國發展這么好,我們都很知足,也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現在的日子多好。”張秀平說,退休后,唱歌時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戰友”,每天都很充實開心。
“唱紅色歌曲堅持十幾年了,現在能唱的歌都數不清,只要有伙伴就能唱。”張秀平笑著說,國慶節來臨,他們達活泉紅歌隊準備了《祖國之戀》《祝福你的生日》等歌曲,祝愿祖國更好,也祝愿大家身體健康、開開心心的。
2
旗袍秀出優雅活力
“叔塵大姐是我們這里歲數最大的,但她可能比有些年輕人都有活力。”采訪之前,陽光巴厘島旗袍隊隊長趙彥琴這樣給記者介紹70歲的隊員叔塵。
9月28日下午4點,記者走進陽光巴厘島小區,在綠樹掩映間,看到一隊身著鮮紅色旗袍的阿姨在小區的中心花園內“搖曳生姿”。
順著隊伍,記者逐個觀察,只見她們各個身姿挺拔婀娜、步履輕盈。哪位是歲數最大的?哪位能有70歲?迷惑之間,記者只能求助隊長趙彥琴。
挺拔的身姿、面施淡妝、腳步輕快……叔塵老大姐走出隊伍,步伐難掩其利索與健朗。“感覺旗袍很美,屬于中國的國粹,穿上它整個人都很有氣質、很有韻味。”她笑著說,自己喜歡美的東西,也喜歡做一個美麗的人,和朋友遇見旗袍秀,便也加入進來,一起享受這一美好。穿上旗袍,不僅整個人氣質會好很多,還感覺一下子年輕了好幾歲。
“除了走旗袍秀,她還喜歡爬山、攝影、游泳,愛好十分廣泛。”趙彥琴介紹,平時叔塵大姐還會給旗袍隊拍照片。在叔塵大姐的抖音上,記者看到了她身穿迷彩服的颯爽英姿以及游泳健身時的視頻、登山拍下的美景,其生活真的是活力滿滿、豐富多彩。
“日子充實有追求,人就會更年輕、更有活力。”趙彥琴和叔塵說,旗袍隊帶領著隊員越來越年輕,正是她們的活力與優雅,吸引了更多人的加入。小區里現在已經有30多人加入旗袍隊,大家每天抽出一段時間暫時放下生活的瑣碎,享受重回“青春”的感覺。
最后,為了迎接國慶節的到來,她們舉起小紅旗,齊唱《我和我的祖國》,祝愿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