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睡眠守護健康
睡眠,從不拿手機進臥室做起!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英通訊員 王傳利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的主題是“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然而,當下有不少人都存在著睡眠障礙問題,飽受睡不著、睡不好的困擾。
你睡得好嗎?睡不好有哪些危害?3月20日,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了解他們的睡眠情況,并咨詢相關醫生,解答如何才能更好地入睡。
“睡不著的每一分鐘都是煎熬”
“一只羊、兩只羊、三只羊……2022321只羊……”“哎,今晚又睡不著了!”午夜12點半,菲菲(化名)躺在床上刷著微信,雖然窗外已經夜深人靜,但是她還是沒有辦法入睡。她想看看手機上的無聊內容,幫自己入睡,但是越看越精神。她知道,每當進入這種狀態,自己很可能又要迎來一個“不眠之夜”了。
“睡不好覺的問題是從工作以后才慢慢出現的。”菲菲說。
29歲的菲菲在本市一家網絡科技公司工作。平常加班到22點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回到家就已經23點左右了,而這個時候,她已經不困了。
“最嚴重的時候我能就這樣躺到天明,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每一分鐘都是煎熬。”菲菲說,因為缺覺,自己的黑眼圈比同齡人嚴重很多,無奈只能用粉底來遮蓋倦容。
已經步入而立之年的張鵬(化名)也長期忍受著“缺覺”的折磨,因為工作太忙,應酬多,他在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時間最多六小時。
“通常結束工作都是晚上12點之后,第二天不到7點就要起床上班,最痛苦的就是早上起床,要上兩三次鬧鐘才能被吵醒。”他說。
張鵬說,睡夠8小時對于現在的自己來說簡直就是奢望,為補覺,他甚至練就了在辦公室坐著也能“瞇一會兒”的技能。
事實上,受睡眠障礙困擾的人遠遠不止菲菲與張鵬。在記者采訪的20名成年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晚上睡不著熬夜的習慣。
睡眠障礙已成青少年成長“絆腳石”
如今,在工作學習、生活壓力、電子產品、社交應酬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下,不少市民或多或少都出現了睡眠問題。據了解,一部分初中、高中生似乎也成為“高危人群”。
致遠是一名高一學生,平時在學校封閉學習,兩周才能回一次家。近日,致遠白天在課堂總是集中不了精力,導致學習成績不斷下降。在家人的詢問下,致遠才告訴父母,他在學校睡不著覺。
“這小小年紀就睡不好,可急壞我了!”致遠的媽媽張女士說,本學期一開學,致遠就感到時間不夠用,哪門課都有缺項。壓力越來越大,致遠晚上總是做夢、睡不踏實,早晨4點醒了就再也睡不著,嚴重影響白天的學習,成績也開始下滑。
“目前,接診的睡眠障礙患者中,初中、高中學生占多數。”市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六病區主任李國鋒介紹,睡眠障礙會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造成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病毒,誘發心血管疾病、抑郁癥、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等多種疾病。
“學生學習壓力大、環境變化、青春期情緒變化等因素,都會造成睡眠障礙。睡眠障礙已成青少年成長的‘絆腳石’。”李國鋒說,他建議遇到睡眠障礙的患者,首先要到正規醫院配合正確治療,還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睡眠“生物鐘”,保持健康的心態,同時,白天要多增加體育鍛煉。
“如果你反復睡不著,就不要強迫自己睡,可以遠看、呼吸新鮮空氣、聽助眠音樂,做一些能讓自己放松的事情,再重新上床睡覺。”李國鋒說。
要想身體好 必須睡得好
俗話說,春困秋乏,在容易犯困的春天,睡個好覺,才能更好地應對工作和學習。據《2021運動與睡眠障礙白皮書》顯示,我國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
“好好睡覺,從不拿手機進臥室開始!要想身體好,必須睡得好。”市人民醫院中醫科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周奎龍介紹,絕大多數市民對睡眠障礙的危害性還是缺乏重視。
中醫認為睡眠障礙與脾胃失和、心腎不交、心脾兩虛等因素有關,中醫對睡眠障礙患者的治療原則是補虛瀉實,調整陰陽,治療從調節情志、疏肝理氣、清熱化痰等,同時輔以鎮靜安神、健腦益智等方法。
“中醫保健藥膳療法也是調理睡眠障礙的好方法。”周奎龍說,睡眠障礙患者除使用藥物治療外,可以配上中醫保健藥膳療法,比如酸棗仁粥、蓮子豬心湯、龍眼肉粥等等,都有養心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