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全國“兩會”精神戲曲版
“好聲音”唱進村民心頭里
本報訊“鄉親們,恁坐下,聽俺把‘兩會’精神說一下……”3月15日,柏鄉縣人武部成立的“宣講小分隊”,來到定點幫扶對象南黃泥村文化廣場上,將自編的戲曲版全國“兩會”精神唱給村民聽。
選擇開闊環境,減少參與人數,保持適當距離……在特殊情況下,為滿足村民對學習全國“兩會”精神的需求,該縣人武部將學習課堂延伸至鄉村田間地頭、公園廣場,多形式開展“‘兩會’精神進鄉村”活動。
“三年兩旱,吃飯看天。遇著旱情,啥莊稼都活不了!”一村民介紹,以前,該村一直面臨缺水問題,曾被列為國家級貧困村。2017年,該村被該縣人武部列為定點扶貧村,軍地攜手,幫助村民發展香菇種植大棚、移動冷存庫等扶貧產業。2020年,經過不懈努力,該村實現脫貧。
“鄉村振興不只要幫助村民增加經濟收入,還要實現農業生態、農村文化等領域全面振興。”該縣人武部部長鞏冰說,為傳達全國“兩會”精神,提振村民信心,該縣人武部黨組織與該村黨支部建立幫建關系,組織理論骨干人員成立“宣講小分隊”,將“兩會”精神以戲曲形式“翻譯”成村民通俗易懂的語言,走鄉入戶宣傳黨的好政策、好聲音。
據悉,為推動全國“兩會”精神進村入戶,讓黨的政策家喻戶曉,該縣人武部還積極發揮新媒體作用,搭建學習宣講微信群,定期推送宣講內容。并利用村民之家、鄉村書屋、文化廣場等場所搭建微課堂,因地制宜多形式開展宣講活動。
“我的家鄉在邢臺北部,如今鄉親們不僅實現脫貧致富,還發展起旅游、中草藥加工等產業,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返鄉創業……”該縣人武部宣講團宣講員、人武部副部長孫建威總結著家鄉的發展變化。(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劉曉英
通訊員 劉立國 呂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