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探索密切聯系群眾的新路徑、新辦法,不斷拓展文明實踐陣地,開辟線上“百姓議事廳”,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自今日起,本報開設“群主的故事”欄目,挖掘“百姓議事廳”微信群里“百姓代言人”的典型故事,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 馬維勇
“自從當上‘百姓代言人’以后,手機就不敢離手,生怕大家找不到我,問題得不到解決。”2月21日下午,記者見到信都區孔村小區“百姓代言人”井海英時,她正拿著手機,一邊查看“百姓議事廳”微信群里的信息,一邊接受采訪。
孔村小區目前組建了10個“百姓議事廳”微信群,井海英是第5組的“百姓代言人”,也是小區的工作人員。
“不知不覺間,我們這個群成立快一年了?!本S⒄f,群里190余位居民通常反映的是一些小事,自己能解決的就立刻解決了,不能解決的就及時反映給社區協調解決。
去年夏天,年過花甲的居民趙慶杰和老伴因行動不便,自家房產證一直未辦理,當他在微信群里提出辦證的想法時,井海英第一時間進行了回復。井海英說:“當時,考慮到他家情況特殊,我和小區另一位工作人員立即趕往市房屋交易與產權管理中心,經過詳細詢問,得知他們可提供上門服務,我們按照要求盡快對接。前后用了不到一周時間,證就辦好了。”此后,趙慶杰逢人便夸“百姓議事廳”微信群管用又方便。
井海英說,現在居民們都喜歡在群里嘮嘮,內容既有自己遇到的麻煩事,也有關于小區建設的意見或建議,大家參與小區公共事務的熱情日益高漲?!跋裥^環境的綠化美化、公用設施的維修保障,大家都主動獻計獻策,愿意為小區建設做點事兒?!?/p>
“我們的‘百姓代言人’,都是在小區內選拔的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有一定威望的居民,共產黨員優先。”孔村小區黨支部書記左建軍說,“百姓代言人”不僅會第一時間回復小區微信群里居民們的留言,還會到一些不能操作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家中收集意見建議,幫助其解決問題。
井海英的手機一直都是24小時開機。她說,只有懷著愛心和耐心,滿腔熱情地為百姓服務,才能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才能當好“百姓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