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服務進家庭惠及2.94萬名殘疾人,建成殘疾人健身示范點548個;全省殘疾人文體活動參與率達42.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3個百分點
河北日報訊(記者楊明靜)為進一步滿足殘疾人對康復健身體育的基本需求,河北省通過實施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行動,開展殘疾人體育服務進家庭、進社區,培養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創建殘疾人健身示范點,推動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目前,體育服務進家庭活動全省已累計惠及殘疾人2.94萬名,建成殘疾人健身示范點548個。
“把腳放在上面,通過機器帶動肢體進行訓練,還可以通過機器上的按鈕調節運動速度。”9月14日,家住武安市管陶鄉陸渠村的村民于牛軍在康復訓練師的指導下體驗剛剛拿到的腳踏車康復訓練儀。
當天,武安市殘聯開展殘疾人康復體育進家庭活動,為當地30余戶殘疾人家庭配發康復體育器材,并由康復訓練師上門進行康復體育健身方法指導。
不僅提供康復體育器材,武安市殘聯還會定期進行回訪。“通過回訪不僅可以及時解決殘疾人器械使用問題,同時還能了解殘疾人康復體育鍛煉效果。”武安市殘聯宣傳文體科負責人高毅介紹,不少殘疾人按照訓練方案,在堅持使用康復健身器材一段時間后,體能和肢體靈活度有了明顯提升。“更重要的是幫助殘疾人增強了自信,減輕了家庭負擔,有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意外癱瘓后,他很長時間不愿意動,通過殘聯提供的康復健身器材和指導,鍛煉后,他的手腳靈活了很多,現在能自己出門了。”看到愛人的改變,白香萍高興地說。
省殘聯文體部工作人員白梅介紹說,截至目前,全省已先后為2.94萬名殘疾人家庭送去了所需的康復健身器材,包括多功能上肢訓練器、無障礙健身車、綜合健身器、肩肘關節康復訓練器、握力器等,共5萬余件。此外,還通過上門指導、定制康復方案和后續回訪、優化服務效果等舉措確保為殘疾人提供精準服務。
除了為重度殘疾人上門送康復健身器材外,河北省還積極打造殘疾人健身示范點,為殘疾人在“家門口”參與康復健身提供便利。
每天傍晚,位于滄州市新華區南門里社區的殘疾人健身示范點都熱鬧不已。
乒乓球臺、跑步機、握力器等一應俱全,不少殘疾人在這里進行體育鍛煉。一旁的按摩器上,健身完的殘疾人還會在這里進行按摩恢復。
“特別喜歡到這兒來鍛煉,離家近,器械多,而且還能和這么多殘疾人朋友一起鍛煉、一起聊天,特別好。”該社區居民王建國說。
滄州市新華區南門里殘疾人健身示范點2020年建成,是國家級殘疾人體育健身示范點,4年多來免費對殘疾人開放。“我們還經常舉行殘疾人互動活動和社區殘疾人運動會,為殘疾人提供有利的康復健身環境。”滄州市新華區南門里社區書記張曉燕介紹。
這樣的殘疾人健身示范點在滄州市并非個例。近年來,滄州市共建有省級以上健身示范點52個,其中國家級達7個。
“殘疾人健身示范點在我省實現了縣(市、區)全覆蓋,累計建成殘疾人健身示范點548個,殘疾人就近參與體育鍛煉正在變成現實。”省殘聯文體部負責人冉美華介紹。
有了健身器材和健身點,如何指導殘疾人開展科學健身?殘疾人健身指導員培養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辦法。
7月10日,2024年石家莊市殘疾人健身指導員能力提升活動在正定縣職教園區舉辦。專業健身老師為來自石家莊市各縣區的健身指導員進行體育理論知識授課,并開展了毽球、跳繩、旱地冰壺、排舞等體育技能培訓。
“殘疾人因其自身情況,參與體育健身有很多限制,我們通過培訓能更好地了解殘疾人健身的特點,并根據他們的殘疾情況指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康復健身項目,為他們量身定制健身方案。”正定縣特教學校教師谷喬升說。
據介紹,全省每年都會開展2到3期殘疾人健身指導員培訓或提升活動,目前河北省培養、發展康復健身社會體育指導員6000多名。
“這些健身指導員就像一簇簇火種播撒到各地,帶動殘疾人積極開展康復健身鍛煉,切實提高了基層殘疾人康復健身服務水平和廣大殘疾人參與體育健身的熱情。”冉美華介紹,接下來,河北省還會通過舉辦培訓班、交流活動等進一步加大殘疾人健身指導員培養,豐富殘疾人健身運動項目,讓殘疾人共享健身的快樂。
此外,河北省還通過舉辦殘疾人健身周、殘疾人群體運動會、特奧日等賽事活動,為殘疾人平等參與體育運動提供舞臺。目前,全省殘疾人文體活動參與率達42.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