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年貨溢出濃濃“邢”味道
本報記者 王帥薇
“看,清河羊絨圍巾配邢白瓷茶具,這年貨太絕了!”“我姑娘送的太行山酸棗芽茶,您可一定得嘗嘗。”“我買了兩盆南宮黃韭盆栽,春節可以現吃現割。”……去年農歷臘月以來,本地名優特產品在各色年貨中突圍走俏,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為蛇年春節增添了濃濃的“邢”味道。
“一站購”成年貨采買新方式
“以前跑遍全市才能備齊的年禮,現在轉個身就配齊了。”1月31日一早,市民張云飛來到邢臺好品錦鼎廣場店,采購了隆堯貢藕等特色好物。
作為我市重點打造的城市特產會客廳,這個春節,邢臺好品備足600余種本地名優特產品,推出“四品”“五福”“六品”“八珍”等伴手禮及核心產品,充分滿足顧客需求。其中,“五福”禮盒將羊絨圍巾的溫暖、邢白瓷的雅致與酸棗仁頸枕的養生巧妙結合,頗受歡迎,日均銷售30余箱。
“00后偏愛配酸棗芽茶的新中式禮盒,商務客群則傾向于包含邢窯茶具的高端套裝。”每天下午,店鋪運營經理韓超準時登錄智能補貨系統,根據提示及時補充貨物。
“王女士,您訂購的羊絨衫已送達。您可以根據體驗進行評價,我們將根據您的意見及時改進服務。”店員張蕾回復了北京顧客王女士的咨詢。今年以來,已有220余單“云端孝心”從邢臺飛向全國各地,最遠一單邢白瓷茶具甚至到達2300公里以外的海南文昌。
在打造特色門店的同時,我市織密年貨供應網,在邢臺太行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首屆太行泉城春節年貨大集,共展銷水果、米面油、熟食、酸棗等農副產品300余種,幫助市民一站式購齊春節年貨。“從剪紙窗花到平鄉酥魚,遛個彎兒的工夫,年貨就齊活兒了。”不到半天,市民李愛蘇載回滿滿一后備廂的“戰利品”。
太行泉城“暖”禮傳四方
1月27日,在清河縣經營羊絨企業多年的崔應國特意提早“封箱”生產線,帶著最新研發的“蛇年福絨”羊絨禮盒回到陜西子洲老家。“媽,這是送您新款圍巾。”崔應國抖開一條青藍色羊絨圍巾。“這哪是圍巾,分明是把邢臺的山水織進去了。”70歲的老母親摸著精致的圖案不住贊嘆。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年夜飯桌上,崔應國用羊絨禮盒取代了酒品。“現在年輕人總說潮品,要我說,清河羊絨才是真潮品。”拿出一條“青韻”羊絨披肩,崔應國向家人介紹這里面融入了太行山脈、泉水的線條圖案,展現的是邢臺獨特的地貌和豐富的水資源。他坦言,選擇這款羊絨禮盒是想讓家人感知自己在邢臺的成長軌跡,同時也希望將這座溫暖之城的產業魅力展示給孩子們。
千里之外的杭州跨境電商園區,邢商徐永澤忙著分裝年貨禮盒。他將早早預訂好的南和小米等特產禮盒一一分發給員工,自豪地說:“我們公司江浙的同事多,必須讓他們嘗嘗咱們太行泉城的味道。”
像徐永澤這樣的在外邢臺人不在少數,他們通過訂購“邢字號”產品,既解鄉愁,又為家鄉品牌代言。從太行板栗到地理標志小米,這些“邢臺符號”隨著游子的腳步走向全國,成為春節消費熱潮中流動的城市名片。
“土寶貝”變身經濟新引擎
最美人間煙火處,新春年味正濃時。在南宮市的一條美食街上,一家餃子坊的生意格外紅火。店內,新鮮黃韭與九分熟的肉丁搭配制成餡料,包出的黃韭豬肉餡餃子,幾乎桌桌必點。
“南宮黃韭口感鮮嫩,具有殺菌作用,吃著健康。過年吃黃韭餡餃子,更是包含了‘家有黃韭,越吃越有’的美好期盼。”當地居民張冬冰的一番話,道出了“土寶貝”黃韭的市場潛力。
南宮黃韭有著幾百年的種植歷史,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春節前后正是產銷旺季。在南宮市丹綠豐韭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關元成算起經濟賬:每斤黃韭售價超過30元仍供不應求,500多畝流轉土地能帶動百余人就業,這條致富路有奔頭。
數據顯示,南宮市去年產出黃韭盆景200萬盆、鮮韭3000噸,年產值突破2億元。借助盆景栽培、預制菜研發、溯源體系建設、農事體驗等新思路新模式,黃韭產業不斷升級,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在黃韭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市酸棗產業也經歷著轉型升級的嬗變。“春節期間,我們在古城景區設立的專柜銷售火爆,酸棗系列產品供不應求。”2月1日,河北山水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云鴿說。
曾經被視為“鐵疙瘩”的野生酸棗,如今成為致富增收的“金豆子”,這得益于邢臺太行百里酸棗產業帶的規劃建設。這一產業帶不僅推動了酸棗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更與文旅、康養等產業形成了共生互融的發展格局。
放眼邢臺全域,深藏于鄉野的“土寶貝”從單一種植到全產業鏈開發,從初級加工到科技賦能,在三產融合實踐中完成華麗蛻變,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