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露橦 通訊員 孔飛 苑明睿
1月30日,農歷大年初二,位于信都區邢州大道地道橋西口南側的晶牛文化創意園里處處歡聲笑語,市民游客三五相約,到這里運動、就餐、休閑,不少人在工業風建筑前拍照,打卡留念。
文化創意園前身是邢臺晶牛浮法公司浮法玻璃生產線廠區,也是前不久獲批省級工業遺產的“河北邢臺玻璃總廠工業遺產群”核心物項所在地。
如今,昔日的聯合車間主體框架等保持完好。“我們把歷史建筑盡可能地保護下來、利用起來,打造集工業旅游、創意文化、運動健身、休閑體驗等于一體的新業態集群。”晶牛文創公司總經理底亞輝說。
記者在文化創意園主路北段看到,滿身銹跡的氣體分離罐頂部,“坐”著一名真實比例1:1宇航員模型,讓罐體看起來頗像航天載人飛船返回艙。“前不久,神舟十八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們受到啟發,創作了這個航空航天主題的打卡點。”底亞輝說。
主路西側,經過簡單改造,昔日的成品庫里,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籃球等各種球類場館“誕生”。隨便走進一個場館,撲面而來的都是熱火朝天的鍛煉場景。
“這兒是全市最大的網球訓練基地,有2個室內標準網球場、8個戶外標準網球場。”網球教練員齊占浩和同事正為大年初六的集訓作準備。
信都區乒乓球協會也看中園區的場地優勢,把乒乓球少兒訓練基地設在這里。“每天午飯后,我習慣帶孩子來打會兒乒乓球。得早點兒來,要是下午4點后再來,就沒地兒了。”附近居民李天錫說。
成品庫以西,昔日的鐵路專用線吊裝車間搖身一變,成為文化創意特色酒店。“當年,火車可以沿廠區的鐵路專用線直接開進車間,玻璃成品可以直接由天車吊起來,裝進車皮運走。”底亞輝說,這個車間足足有16米高。
“挑高16米的大堂成了我們酒店獨樹一幟的特色,引來不少客流。”酒店婚禮藝術中心負責人張敏說,他們把大堂之外的空間改造成3層,一層二層用于接待聚餐、宴會,三層用于接待住宿,把車間5000平方米的實際利用面積擴大到1.2萬平方米,讓閑置資源得以高效盤活。
有專家認為,邢臺是漢民族婚俗文化發源地。今年,園區有意繼續為婚宴相關上下游產業提供發展空間,吸引企業入駐,打造婚俗愛情主題文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