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燈照亮幸福年
本報記者 郭雨晗 通訊員 徐樂陶
近日,在任澤區駱莊鄉達二村的一家宮燈廠,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把制作好的宮燈裝箱。一串串圓滾滾、紅彤彤的宮燈作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門面擔當”,為達二村增添了喜慶的新春氛圍。
提及宮燈制作,駱莊鄉有好幾位名氣響當當的手藝人,趙朝軍便是其中一位。“1993年,我就開始學著制作和銷售宮燈了,是村里最早一批宮燈手工藝人。”趙朝軍說,當時,他們幾個同鄉一起學習手藝,制作出的竹條結構絲質宮燈供不應求。
“今年,我們已經賣了5萬多箱宮燈了,生意好的時候每天能發走1到2車,每車能裝200箱。”趙朝軍說,每到臘月,他哥哥就會前往山西太原對接銷售事宜,趙朝軍則會在家帶領工人們制作宮燈。
撐骨架、套布、拉金條、貼云朵、裹穗子……對于制作技藝,趙朝軍早已爛熟于心;竹條燈籠、鋼架燈籠、方形木雕宮燈……他不斷在用料和造型上創新,花樣越做越多,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吸引了不少本村村民也加入宮燈制作行業。
“今年,我們已制作了近40萬只宮燈,銷售額有100萬元。”達二村村民趙軍平說,他在趙朝軍的帶動下,不僅有了自己的廠子,還注冊了自己的宮燈品牌,日子越過越好。
如今,達二村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燈籠村”,逢年過節,村子里就會忙碌起來,村民制作出的一箱箱宮燈帶著祝福被運往全國各地。“我們村現在有28家宮燈制造廠,年利潤能達到500萬元。”達二村黨支部書記趙軍波說。
以達二村為核心,任澤區大型宮燈制作作坊已有100余家,年產值達6000萬元,帶動2000余名群眾就業增收。2013年6月,宮燈制作技藝還被列入我市第四批市級文化遺產。一只只紅燈籠承載著古老的制作技藝,為任澤區的村民帶來新一年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