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1月15日獲悉,40多件(套)邢窯白瓷作品精彩亮相近日的“一色萬象——白瓷藝術展”,以其獨特的工藝和優雅的氣質,成為展覽中一大亮點。
1月12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等共同舉辦的為期三個月的“一色萬象——白瓷藝術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幕并對觀眾免費開放。本次展覽分為“瓷風古韻”和“美美與共”兩個單元,回顧了白瓷藝術從古代到當代的發展脈絡,不僅有河北邢窯、定窯燒制的白釉龍首凈瓶、白釉蹲獅等極具河北特色的白瓷文物,還有“何朝宗印”款觀音像、雙龍耳三足爐等福建德化窯的傳世珍品,讓觀眾近距離領略中國白瓷的獨特神韻。
本次展覽中,邢窯文獻館及內丘縣文保所共同策展推送作品120余件(套),最終入展40余件(套)。這些作品從2016年國家藝術基金“邢窯白瓷工藝傳承與創作”人才培養項目、2018年國家藝術基金“邢窯白瓷全國巡展”項目、邢窯文獻館現代品牌藝術產品中精心甄選而出,其中,有邢窯經典器型22件、邢窯當代藝術瓷19件。這些作品不僅有邢窯白瓷傳統制瓷工藝的經典器型,更多則是在傳承創新中,彰顯藝術家個體風格與獨特思維的當代白瓷藝術作品。展覽現場,這些邢窯白瓷作品以其“類銀似雪”的璀璨光芒與古雅韻味,令人嘆為觀止,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和白瓷愛好者駐足欣賞。
中國白瓷至簡至美,承載著臻于化境的歷代審美追求。歷史上,作為白瓷鼻祖的河北邢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白瓷窯場,窯址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內丘、臨城兩縣及邢臺市區,隋唐時地屬邢州,故名邢窯。邢窯創燒于北朝,興盛于唐。隋代燒制的“透影白瓷”,胎體薄如蛋殼,工藝空前絕后,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唐代邢窯白瓷“類銀似雪”獨領風騷,不僅進獻宮廷,而且遠銷海外,“天下無貴賤通用之”。邢窯白瓷造型規整,燒制嫻熟,胎質細白堅致,釉色潔白瑩潤,與南方越窯青瓷平分秋色,形成唐代“南青北白”的生產格局,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里程碑。邢白瓷的出現打破了“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宋代,定窯白瓷一度冠絕五大官窯。德化白瓷歷史悠久,因如脂似玉,有溫潤的手感,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精品。
據了解,本次展覽通過河北白瓷、德化白瓷制瓷技藝和藝術成就的古今對話、南北交流,展現了中國白瓷尤其是河北白瓷的重要歷史影響,深入挖掘闡釋白瓷藝術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領觀眾探索和品味白瓷的溫潤與柔和,更加直觀地感受白瓷的制作工藝與文化內涵。(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侯東杰 通訊員 劉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