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瑞鳳 通訊員 李雪其 王光耀
1月14日,走進位于柏鄉縣的漢牡丹園溫室大棚,溫潤的空氣裹挾著牡丹的馥郁芬芳撲面而來,一盆盆牡丹錯落有致地擺放著,花苞碩大飽滿,葉片生機盎然。隨著春節臨近,這些牡丹盆景已進入銷售旺季。
“這牡丹花可是柏鄉縣響當當的名片。咱縣牡丹種植歷史悠久,但以前花期固定,經濟效益受限。這幾年,大家學習技術,反復摸索溫度、光照、施肥的門道,才讓牡丹實現了錯季開放。”漢牡丹園負責人賈樹粉介紹,現在大棚里種植著4000株錯季牡丹,從去年11月底起,花農們便開始調節溫室內各項參數,人工催花,確保牡丹在春節前夕如期綻放。
在大棚一側,8位花農正在忙著澆水施肥。其中一位花農指著一盆即將綻放的牡丹盆景說:“培育錯季牡丹必須像照顧孩子一樣精細。尤其在前期生長階段,溫度白天要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晚上不能低于15攝氏度,光照時長每天要保證10個小時,一點差錯都出不得。”
這份精細的付出,換來的是錯季牡丹的驚艷亮相。據了解,大棚內種植的錯季牡丹盆景已成為年宵花中的“香餑餑”,一盆開了10至15朵花的牡丹盆景售價在180至300元,花頭再多的能賣到500元以上。“老顧客年年盼,新顧客聞香來,目前的訂單源源不斷,銷售額連番增長,今年的盆景賣個近百萬元不成問題。”賈樹粉信心滿滿地說。
錯季牡丹不僅在本地備受歡迎,更是憑借其顏值和美好寓意得到許多外地顧客青睞。“過年家里擺上這么一盆盛開的牡丹,圖個花開富貴的好兆頭。”來自石家莊的許茹琳選中了一盆花苞碩大的牡丹盆景。她說,去年自己通過電商平臺購買了一盆錯季牡丹,非常滿意,今年特意開車來到漢牡丹園,打算多買幾盆送給長輩。
從應季牡丹到錯季牡丹,從觀賞花到食品、日化品……近年來,柏鄉縣圍繞牡丹這一本地特色資源,不斷拓展深加工產業。在激活“賞花經濟”的同時,更是將顏值變產值,推出牡丹籽油、牡丹全花茶、牡丹花蕊茶、牡丹工筆畫等暢銷產品,還依托漢牡丹園拓展文旅業態,每年接待約30萬人次觀光游覽,實現對一朵牡丹花的“全價值”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