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淙淙古意濃
——飲馬泉一線探訪
飲馬泉泉池。
掃碼看視頻
本報記者郭雨晗/文王潤恒/圖
日前,位于襄都區東關街邊的飲馬泉汩汩流淌。泉水清澈無波,青板細石,直視無礙。間隔數十秒,泉眼處吐出拳頭大的珠泡,泛起層層漣漪。池底鵝卵石縫隙里,也不時涌出一串串細小的珠泡,在陽光的暈染下絢麗多彩。
“飲馬泉修繕好了,家門口又多了一處休閑游玩的好地方。”市民魏梅說,現在市區不少泉眼都復涌了,大家的幸福感也如同泉水一樣涌上心頭。
古時的東關街為一條交通要道,很多商賈在此休息,給馬匹喂食、飲水,正是從那時起便有了東關驛站。據原市棉紡廠老職工介紹,他們曾在此打井取水。后來廠區關閉,水井也隨之荒廢。
近兩年來,我市持續強化水生態治理,地下水位不斷上漲,這一帶的取水井水涌成泉。今年,我市結合歷史故事,為之取名飲馬泉,并對泉水周邊設施進行系統改造提升。
“古代亭驛制度中,有‘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的說法,我們便以此為靈感打造飲馬泉景觀。”飲馬泉改造提升工作設計方、河北建頃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岳鶯介紹,他們以“千年古商驛,泉韻邢州城”為設計主題,把泉與古驛文化融合,繞泉設驛亭,既能減少對泉水的污染,也能通過亭子展示古驛站文化魅力,供市民觀泉賞景。
泉水涌出,順著青石板流下疊水臺。觀水池中布滿鵝卵石,魚兒在恒溫的泉水中暢游,一動一靜,盡顯泉韻之美。在觀水池的東側,一排青石板整齊排列,市民在石板上漫步,感受清泉流動的愜意。石板南端設有兩處拴馬樁,柱頂雕刻石獅,寓意事事如意、吉祥歡慶。
“疊水景觀所用的飲馬槽、石板南端的拴馬樁,可都是我們從村里收來的老物件,它們都留有歲月的痕跡。”岳鶯說,他們對這些物品進行銑圓邊處理,將其融入景觀設計中,讓市民通過飲馬泉,感受當地歷史文化的深厚與悠長。設計方還融合馬頭剪影、古墻等元素,在景觀南北兩側各設置了一處文化景墻,向市民介紹東關驛站的歷史。
從飲馬泉向北行800米左右,便到了襄都湖公園。飲馬泉的泉水流經景觀后,依托城市雨水管網流入襄都湖,之后匯入我市環城水系。“這樣的循環處理模式不僅能讓泉水用于生態補水,保護我市水生態環境,還能展現出泉文化的誕生和延續,努力守護城市泉脈。”岳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