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年邢臺經濟工作怎么干——
在全方位擴大內需上求突破 推動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本報記者 王露橦
1月4日,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對2025年全市經濟工作進行了部署,明確了新一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
會議要求,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準確把握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解放思想、奮發進取,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
■吃透用好上級政策
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新的一年,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找準國家政策和邢臺實際的結合點,對提高發展質效至關重要。
會議要求,認真吃透用好政策,提高落實國家財政、產業、區域等系列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上了解政策取向、資金投向、項目指向,加大爭取力度;對下加強政策指導,做好培訓解讀,推動應享盡享。
積極謀劃儲備項目,聚焦產業轉型、城市更新、民生改善、基礎設施等方面,緊盯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支持領域,結合編制“十五五”規劃,謀劃儲備一批經濟效益高、社會功能急迫的大好高優項目,做到規劃等政策、項目等資金,為政策落地創造條件。
■全方位擴大內需
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會議要求,要堅決落實全方位擴大內需決策部署,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積極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推動青山水庫、野溝門水庫等重大增發國債項目完成序時進度,確保大陸澤、寧晉泊蓄滯洪區防洪工程汛前投用;高效推進新疆特變電工、中車新能源裝備、中船氫能制儲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邢鋼搬遷項目,讓市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全部建成投用。
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全景圖,持續招引補鏈延鏈強鏈建鏈項目;緊緊圍繞高校院所和行業協會,持續招引樞紐型高新技術項目;緊緊圍繞國家宏觀政策導向,持續招引央企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
大力提振有潛能的消費,堅持實體消費服務消費一起抓、城市鄉村消費協同發力,爭取更多邢臺產品納入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名錄,分層分類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國試點建設,加快建設冀中南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堅決落實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決策部署,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與會人員的共識。
按照部署,新的一年,邢臺將突出科技創新,梯次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推動產學研用融通創新,支持與行業頂尖機構組建產業研究院、與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完善孵化、中試、檢測、熟化鏈條;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培養更多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業工人。
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主導產業擴規提質,支持先進鋼鐵、綠色化工、特種合金等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加快推進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精準把握縣域特色產業的鮮明特征,瞄準領軍企業、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完善生產物流協作,推動全產業鏈提檔升級。
推動數實深度融合,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培育一批智能工廠,生產設備數字化率等關鍵指標保持全省領先。
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水平,打造交通運輸、物流倉儲和郵政業的重要節點城市,推動金融資源向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集中。
■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會議要求,新的一年,堅決落實以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決策部署,著力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積極爭取改革試點,深化國企改革提升行動,推動資產收益、科研經費雙提升。
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開發區提檔升級,堅持窄馬路、密路網,推進工業上樓、共享工廠、園中園等模式;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跨境電商,加快布局保稅倉庫,引進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支持更多企業通過海關AEO認證。
靶向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鞏固“入企掃碼”成效;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抓好“雙盲”評審,推進聯合驗收、水電氣熱網聯合報裝。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要更好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迸c會人員表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必須把增進民生福祉與擴大有效需求結合起來。
按照部署,我市將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毫不松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實施城市更新,持續推進老舊小區、老舊管網改造,加快沙河電廠長輸供熱管網建設,啟動邢臺火車站改造;深入推進宜居縣城建設。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鞏固空氣質量改善成效;統籌推進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改善;深化礦產資源領域專項整治。
一體推進教育醫療就業保障,確保省定民生工程和市定民生實事干一件成一件;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高質量就業,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優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擴大托育服務供給。
■守牢守好工作底線
會議部署,要堅決落實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決策部署,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穩妥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政府存量債務,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堅持統計求真求實求準,做到絕不造假、應統盡統。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強化燃氣、危化、礦山、建筑施工、人員密集場所等領域隱患治理,維護校園及周邊安全穩定;強化食用油運輸等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統籌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滅火等工作,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領導干部帶頭包聯信訪積案和下訪接訪制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全力維護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