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底,我市開展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2900場,完成全年目標的134%——
把文化送到群眾身邊
本報訊(記者王芳)“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日前,在臨城縣,唐堯樂隊“遇見藝術”惠民演出吸引不少群眾駐足觀看,大家隨著旋律打拍、哼唱。這熱鬧喜慶的演出是我市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中的一場。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提升文化服務供給水平,舉辦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演出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截至11月底,累計開展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2900場,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134%,實現基層文化惠民演出全覆蓋,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
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中,涌現出越來越多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的作品。以邢窯為主題的戶外大型情景劇《瓷都賦》,采用光影秀+實景演出的形式為群眾帶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劇《最憶太行山》,涵蓋音樂、舞蹈、戲劇、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市豫劇團創作的首部兒童戲曲人偶劇《森林聯盟》,為人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將文化惠民與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能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激活本土文化資源的內在潛力,帶動文化事業發展。”市文旅局演藝專班工作人員楊柳青表示。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培育文化惠民品牌。各縣(市、區)廣泛開展“遇見藝術”惠民演出活動,在圖書館廣場、博物館廣場、公交車、商超等公共場所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展演;開展“彩色周末”惠民演出500余場,群眾自發開展相關活動1000余場。
各縣(市、區)發揮主陣地職能,加強部門協同,并與學校、培訓機構等文化資源合作,吸收文化志愿者等優秀人才,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催生大量優質節目,《大美漢牡丹》《杏花春雨》《要彩禮》等原創作品深受群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