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共辦理企業信息變更、信用修復、個人退休等各類“一件事”621件——
襄都區立足“小窗口”服務“大民生”
本報訊(記者馬維勇 通訊員王宏雁)“我下午在手機上提交了個人退休的相關材料,第二天打開‘冀時辦’查詢進度,發現已經完成審批,真是方便又快捷。”近日,襄都區居民王先生在辦理退休手續時,體驗到該區落實“退休一件事”改革帶來的利好。
“以往,辦理退休需要跑辦4個部門、提交33個申報材料,涉及5個系統。”襄都區“退休一件事”專區負責人李龍介紹,改革后,這項業務實現線上“零跑腿”、線下只跑一個窗口,申報材料壓減到5個,辦結時限壓縮到最長10個工作日。
今年以來,襄都區將“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政務服務工作指引,強化部門協作,立足“小窗口”服務“大民生”,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群眾滿意的政務服務環境和營商環境。截至目前,全區共辦理企業信息變更、開辦餐飲、信用修復、個人退休等各類“一件事”621件,辦件量位居全市前列。
襄都區采取“1+9+N”(1個綜合服務區、9個主題服務區、N個個性化服務區)模式,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置1個“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服務區,分設企業變更注銷、餐飲、水電氣網、新生兒、教育入學、殘疾人、信用修復、退休、社保卡等9個“一件事”主題專區,開辟24小時服務、自助填單、學雷鋒服務站等特色專區;推廣應用省政務一體化平臺和“冀時辦”APP;開通12345熱線“一件事”便民專線,減少企業、群眾跑動次數,進一步提升辦事體驗。
日前,家住北大街街道府前街社區的杜先生到襄都區政務服務大廳“殘疾人服務一件事”專區,為家人咨詢殘疾證辦理相關業務。工作人員主動靠前服務,當場通過“冀時辦”APP幫他辦了殘疾人證網上申報,同時積極與醫院和街道社區對接后續鑒定、公示等流程,壓縮審批時間,做到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從“多次跑”到“一次辦”,襄都區強協同、重效能,不斷推動政務服務擴面增效。“按照有關要求,我們將聚焦企業、群眾辦事的‘問、查、辦、訴、評’全環節全流程,從‘辦理前、辦理中、辦理后’全周期,打造定制化、套餐式、模塊化的服務場景,為大家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優質衍生服務。”襄都區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高會青說,他們要不斷創新舉措,持續推動服務流程優化和用戶體驗提升,進一步增強企業和群眾辦事滿意度、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