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芳
近些天,氣溫持續走低,市民的運動熱情卻依舊高漲。從市區到鄉村,從社區到廣場,從戶外到室內,健身的身影隨處可見。隨著市民健身意識不斷增強和消費升級持續推進,我市健身消費潛力正在加速釋放。
“學業比較繁重,健身是不錯的放松方式,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能釋放壓力。”12月8日17時,邢臺技師學院學生郭宇同往常一樣去金力豪智能健身驛站鍛煉。這里不僅有像郭宇這樣熱愛運動的大學生,還有不少周圍社區的健身愛好者。“不請私教的話,月卡不到100元,還經常有各類打折活動。這里24小時開放,啞鈴、杠鈴、跑步機等健身器械可免費使用,很適合沉浸式鍛煉。”剛從橢圓機上下來的健身愛好者王奇說,良好的體驗讓他有持續消費的意愿。
隨著群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個性化、定制化健身服務受追捧。市民王曉最近剛在信都區一家健身工作室購買36節私教課。“想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通過運動盡快恢復生產前的體態。”她說,“這家工作室能根據我的時間和需求制定適合的運動項目,方便又省心。”
與傳統健身項目不同,飛盤、網球、滑板等小眾運動也催生出更多新的健身消費需求。發球、接球、回擊……在襄都區的一家網球俱樂部內,市民趙悅悅正盡情享受這項運動的魅力。為了有更強的體驗感,她還特意請教練學習專業技巧。
與此同時,具有一定經驗的運動愛好者也在不斷提高裝備的專業度,刺激了相關產品的銷售。在襄都區西大街附近的宏途單車體驗館內,上百輛不同類型的自行車擺放在貨架和展臺上,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幾位身穿騎行服的顧客正在試騎。“專業騎行或者想有更好體驗的消費者,偏向于購買碳纖維材質的公路車,價格在10000元到20000元之間居多。”體驗館負責人王振平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中高端山地車、公路車出售數量漲幅尤為明顯。
健身場景不斷豐富、人群不斷拓展、消費層次越發多樣,推動體育消費市場蓬勃發展。撬動健身消費杠桿,離不開持續提升的運動健身環境。今年以來,我市積極開展健身設施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五進”工程,市中心城區已建成100家總面積2.8萬平方米的24小時開放、無人值守智能健身驛站,輻射周邊居民80萬人以上,基本實現“15分鐘健身服務圈”全覆蓋目標。與此同時,我市推出騎行賽、馬拉松、社區特色體育運動會等系列戶外運動,以體育賽事為助力,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