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家落戶我市央企全部產生質效
另有23項名優產品進入央企產業鏈、供應鏈
本報訊(記者劉瑞鳳通訊員劉曉陽)日前,位于新河縣的國能生物質工業供汽項目供汽管網東線施工完畢,西線準備開工,1—3號鍋爐完成設備安裝,整體項目計劃于年底運行供汽。“作為落戶邢臺的第一個央企三級子公司,得益于新河縣各部門的高效協作,我們僅用9天就走完了從考察到注冊的全部流程。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9847萬元。”國能生物綠色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華兵說。
去年,我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緊緊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推動36家央企三級子公司在我市落戶。今年,市國資委圍繞我市產業發展方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產業加大對接力度,協調各方資源,全程跟蹤服務,又吸引15家央企三級子公司來邢投資興業。目前,這51家央企均已產生質效。
“把央企引進來后,如何能讓其快速發揮作用,帶動我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結構向新、質效向優,是我們做好‘后半篇文章’的關鍵。”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韓守華介紹,他們建立駐邢央企信息庫、駐邢央企重點項目庫等“兩庫三清單”,對落戶央企實施動態管理,細化投資計劃,逐月緊盯落實,壓茬推動央企落戶、建設施工、投產達效,助力企業盡快實現營收、產生稅收。目前,除國能生物公司外,其余50家企業均已產生營收,累計金額達7956萬元。
在大力引進央企的同時,我市借勢推動本土企業與央企合作。在位于信都區的河北鑫海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金屬冶煉傳感器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建設中。“我們和中國一重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共同研發,力爭提升國內冶煉企業高精度冶煉工藝水平。項目一期預計年產值可達15億元。”鑫海公司負責人陳江濤表示。
聚焦推動民營企業與國資央企協同合作,扶持上下游企業發展,帶動我市經濟攀高向好,市國資委圍繞25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和46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梳理出54項名優產品、2項特色服務,制定央地產業協同方案、建立央地雙向信息庫、開展專題招商推介活動,不斷探索央地多元化合作模式,全面加強央地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已有23項名優產品進入21家央企的產業鏈、供應鏈。
“我們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圍繞央企二三級子公司注冊、項目建設等解難題、辦實事,吸引更多央企落戶邢臺。同時,我們將積極拓展與央企合作的范圍,創新合作方式,豐富合作內容。”韓守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