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隆起帶 描繪新圖景
——我市食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綜述
位于隆堯縣東方食品城的今旭面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成梅攝
本報記者馬維勇通訊員耿超
搶抓省級戰略機遇,謀劃實施“一帶五園”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規劃建設;
積極打造功能食品、休閑食品、方便食品、預制食品、寵物食品等五大生產基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龍頭企業引領,重點項目帶動,著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的千億級食品加工產業聚集區……
作為傳統農業大市,我市食品加工產業基礎好、體量大、品牌多、潛力足。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高位推動、高標準規劃,突出項目建設,強化招商引資,實現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建設高點起步、強勢開局,一幅食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徐徐展開。
抓項目、建園區
推動企業向隆起帶集聚
目前,我市共有8個省級糧食生產核心縣、11個農業特色產業集群,食品加工企業1378家,年營收近800億元;
擁有全球最大的維生素B12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掛面、方便面、寵物食品、貓砂生產基地和今麥郎、金沙河、玉鋒等13個涉農馳名商標、16個省級區域公用農產品品牌;
2023年中國農業500強企業公布,我市3家企業上榜。
依托產業優勢和資源基礎,我市規劃實施了可輻射帶動寧晉、隆堯、柏鄉等縣(市、區)的“一帶五園”總體戰略規劃,聚力打造全省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
“隆起帶內6個縣(市、區)既是糧食主產區,也是我市食品加工產業聚集區,現有食品加工企業971家,其中規上企業82家,年產值513億元。”市政府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主任王百永介紹。
我市堅持項目為王,把抓好項目建設貫穿隆起帶建設始終。按照“龍頭做強、規模做大、鏈條延長、要素聚集”的原則,一批新建、續建、擴建食品加工項目快速落地達產見效。去年10月以來,全市共謀劃實施了190個食品類加工產業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77億元,實現57個項目投產達效。
與此同時,加快建設五大園區基礎設施,積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園區集聚,加速形成集聚效應,強化“一帶五園”示范效應。目前,五大園區建成面積14.88平方公里,按照規劃,到2026年發展到26.14平方公里、到2035年發展到67平方公里。
調結構、育龍頭
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
“從小麥到掛面,有100多道工藝流程。”金沙河面業集團研發部負責人魏亞峰介紹,如今,小麥除了可以被加工成面粉、掛面等產品外,還能做成谷朊粉、小麥膳食纖維、糖醇、酒精等副產品,“僅水餃粉、麥芯粉等產品與普通小麥粉相比,附加值就高出一兩倍。”
“以發展精深加工為重點,推動糧油加工向優質、高效、多用途方向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王百永說,我市一方面鼓勵企業研發休閑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多樣化產品,做好土特產文章;另一方面,推動食品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讓食品加工產業向上與現代化農業相融合,向下與餐飲業、物流服務業相融合,對接終端市場。
我市大力實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級”計劃,堅持“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引導要素資源向龍頭企業聚集,培育玉鋒、今麥郎、金沙河、華興等重點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加快培育壯大具有行業話語權、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主力軍的企業梯隊,形成大中小企業共生共榮、配套協作的競相發展新格局。
圍繞國家和省產業政策,我市采取以產業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會招商等形式,招引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到我市投資發展。今年以來,全市食品加工業類招商引資簽約項目56個,意向投資139億元,已完成投資近20億元。
強品牌、提質量
打造“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產業聚集區
9月22日,全市2024年豐收節暨沙河市品牌農產品發布推介會舉行,現場發布了沙河市“太行雞”和“沙河板栗”區域公用品牌。至此,我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達到31個。
我市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創建為抓手,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加快培育優勢特色農業,產品涵蓋糧油、蔬菜、中藥材、果品、畜禽等農業主導產業。目前,全市擁有14家食品類高新技術企業、33家食品類省級以上星創天地、9個食品類省級研發平臺、6個食品類單項冠軍企業、50個食品類專精特新企業、6件食品類馳名商標、16個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1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12個領軍企業品牌。
“我們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樹立品牌消費理念,圍繞品牌定位、推廣、延伸等重要環節,推進食品品牌建設。”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邱海飚說,他們在鼓勵老品牌食品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開拓高端市場等系列措施,鞏固提升“老字號”品牌知名度的同時,加快推進有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發展潛力的食品加工企業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新生代”品牌。
由糧食生產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轉型升級,食品安全是必須守牢的底線,也是食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我市各級各部門從整個食品產業發展大局出發,加強對食品生產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的監管,健全管理制度、強化技術創新、提高檢測水平,全面提升食品安全質量水平,助力建設“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的千億級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