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醫療機構之間“數據壁壘”,京津冀魯檢驗結果互認——
患者告別重復檢查 看病省錢省時省心
本報訊(記者孫瑞超 通訊員李云虎)在一張檢驗報告單中,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數目等檢驗項目前,均標注著“★”標識,十分醒目,報告單下方備注:“★”標識等同于“京津冀魯HR”標識。這是日前患者小李在河北省眼科醫院就診時的檢驗報告單。這意味著,他只要拿著有“★”標識的檢驗報告單,去任何一家京津冀魯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就診,非特殊情況下無須再重復檢測這些項目。
看同一種病,換一家醫院,就要重新做檢查檢驗,這是很多患者都曾遇到過的煩心事兒。為減輕群眾就醫負擔、解決患者看病時重復檢查檢驗問題,打破醫療機構之間“數據壁壘”,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京津冀魯區域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目前,全市已有51家醫療機構(包括分院區)與京津冀魯共1067家醫療機構實現檢驗結果互認,涉及60個臨床項目。
“就診過程中,醫生會告知患者檢驗結果互認政策,并詢問此前做過的檢查情況。”省眼科醫院醫學檢驗科夏建樸介紹,這項政策不僅讓患者就醫省錢省時省心,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減輕醫生工作量,節約醫院醫療資源。
“檢驗結果互認給患者提供了便利,也對醫療機構提升臨床檢驗質量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市五院檢驗科主任桑書軍介紹,該院對互認標識、互認規則、告知原則、互認流程等進行培訓,提高醫務人員業務能力,加強檢驗項目質控管理,提升醫院檢驗質量標準。
“京津冀魯檢驗結果互認政策實施動態管理,對納入互認名單的機構常態化監管,不符合標準的將退出檢驗結果互認名單。”市衛健委醫政科科長許喜辰表示,他們將繼續大力推進京津冀魯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推動更多醫療機構提高檢驗水平,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