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編辦實施“告知承諾制+容缺辦理”服務機制
讓機關群團賦碼領證“一次辦好”
本報記者郭文靜
得益于市委編辦實施的“告知承諾制+容缺辦理”服務機制,日前,新設立單位市數據局的辦事員劉向鵬只跑一次就領取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是機關、群團單位唯一的合法“身份證”。取得這張“身份證”后,才能以合法的身份承擔起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新設立單位需要及時領取“身份證”,而非獨立法人機關、群團單位“身份證”到期后,則需及時換證延期。
如何提升賦碼發證效率,確保機關、群團快速上線運行、無間斷運轉履職?聚焦這一課題,今年3月起,市委編辦進一步規范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發證運行流程,創新推行“告知承諾制+容缺辦理”服務機制,實行業務辦理一次性告知、容缺辦理。
市委編辦提前摸排全市機關、群團總體情況,精準定位所涉單位,“一對一”線上推送服務指南,一次性告知辦事要求。針對認真執行機構編制管理規定、無不良信用記錄的申辦對象,在辦理賦碼領證換證業務中,如果申報材料存在個別欠缺、不影響后續審查和判斷的,與申請人簽訂書面承諾書,在規定時限補全的前提下容缺受理。
4月初,根據市委編辦事業單位管理局一級主任科員孫黎明提前線上發送的《機關、群團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申領服務指南》,劉向鵬整理好相關材料,唯獨因單位新設立尚未啟用新的公章,導致無法在市數據局機構地址確認證明上加蓋公章。
本以為領證事宜會因此推遲,然而來到市委編辦講明情況后,孫黎明告知對方這屬于不影響后續審查和判斷的情況,在簽署容缺辦理承諾書后進行了容缺辦理。
“真沒想到現場就領到了證,賦碼發證‘一次辦好’,省時又省心,為這種高效靈活的服務方式點贊!”劉向鵬說,及時領取到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后,市數據局順利推進后續工作,盡快步入了運轉履職正軌。
“變‘材料不齊不能辦’為‘容缺后補先行辦’,既確保了審批程序嚴肅性,又體現了主動服務靈活性。這樣一來,進一步提高了辦事效率和服務效力,延伸了服務深度,讓申辦對象‘最多跑一次’落到實處。”市委編辦副主任楊建華介紹說,該機制實施以來,市委編辦已高效完成42家機關、群團單位賦碼領證換證業務,一次性辦結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