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 奮斗不止
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張嬋娟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我也走過了75年的人生歷程。75年來,我的脈搏和共和國的心臟一起跳動,我的命運和共和國的成長緊密相連……”與共和國同齡的程精棉教授聊起自己與“共和國同成長”的經歷,感慨萬千。
記憶的閘門緩緩打開,奮斗的往事便一幕幕呈現在眼前。老人很健談,聲音洪亮,回顧過往,她淡然道“莫問收獲,但問耕耘”。75年的歷程,雖并不平順,但自強不息是刻在她骨子里的生命動力,如同共和國雖歷經風雨,但一直在不斷曲折前進。“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我很自豪。”程精棉說。
從民辦教師到大學教授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俱興、欣欣向榮。程精棉教授在當時享受到了免費的中小學教育。不料,正在上省重點高中的她,遭遇特殊時期,學業中斷,回村種地一年后,當了民辦教師。自此,她便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將其作為了一生奮斗的事業,樂在其中。
其間,她被保送上了當時的邢臺地區師范學校,畢業后,便有了正式的教師編制。家人都認為工作穩定了,就已經很好了。可程精棉教授不這么想,考大學一直是她的夢想。
于是,1978年,已為人母的她以當年隆堯縣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大學期間,她時常會考到年級第一。畢業后,她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邢臺師范大專班教授現當代文學課程,從此開始了艱難的攀升。
自此,程精棉教授的生活便在學習、進修、教學中,變得忙碌而充實。此時,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她見證了邢臺師范學校發展成為邢臺師范專科學校,再到邢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直到2002年更名為邢臺學院,升格為全日制本科院校發展的全過程。她在這個過程中為學校升本作出了貢獻,伴隨著學校的發展,她也被評為二級教授。
程精棉教授說,她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只要一站上講臺,就激情滿懷,沉浸在傳播知識的快感中。她也非常熱愛自己的學生,學生病了,她就在家做病號飯,送到學生床邊;指導論文時,把學生邀請到家里,指導論文之余,還做飯給學生吃……她將學生們都看得跟自己的孩子一樣。
直到退休,程精棉教授都堅持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如她所說“把個人價值在教育園地發揮到了極致”,因此她也獲得了“全國優秀教師”的榮譽稱號。
夕陽紅中感受生活之美
“年輕有年輕的美好,老年有老年的美好,人只要活出每一個年紀的美好就可以了……”程精棉教授在自己的一篇隨感中寫道。2009年退休后,她就活出了新的美好。
隨著國家經濟、科技、文化的飛速發展,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程精棉教授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學會了網上購物、網上購買飛機票火車票,學會了制作音樂相冊,學會用手機軟件打車出行,還經常在QQ空間寫閱讀筆記和游記,享受著社會發展帶來的諸多紅利。
退休后的前10年,她游歷了西歐、北歐、美國和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深切感到,不出國不知道中國的繁榮昌盛,出國走走會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從來沒有間斷過閱讀和寫作的她,經常寫游記,寫隨感,將自己看到的,體會到的,都一一記錄下來。這些隨感的字里行間都隱含著一種向上的力量,讓人讀來不僅能撫慰內心的焦躁,還會感受到老人那種歷經世事而透出的豁達和樂觀。
“別人讀到我的隨感,能讓自己的心態更積極,看待問題更樂觀,我的文字就算有了意義。”程精棉教授說。
對于晚年能有這樣充實、新鮮、幸福的生活,她由衷地表示,全憑國家給了這樣一個祥泰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我衷心祝愿我的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