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梨園碩果香
本報記者高敏通訊員 王聚芬
采摘、分揀、包裝,連日來,信都區洛陽村連片馬場梨種植基地里,果農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訂單一撥接著一撥,還有周邊市民專門來園子里采摘,咱們村種的梨果供不應求。”果園負責人楊孟軍開心地說,個頭勻實、長相好看的果子,精包裝后一個果平均能賣8塊錢。
在洛陽村,梨種植歷史悠久,梨果曾作為皇家貢果受到贊譽。前些年,因思想觀念老化、管理技術落后,種出的梨子不好賣,果農忍痛砍掉梨樹,轉種傳統作物,甚至部分地塊撂為荒地。
近年來,信都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環境改善的目標,積極引導轄區村鎮,依托資源優勢,調優種植結構。洛陽村通過引進新品種、科學管理、打造品牌、暢通銷售渠道等措施,引導農戶用好獨特的土壤資源,讓曾經令人驕傲的馬場梨回歸。
圍繞科學種植、精細管理,李村鎮政府邀請各級農林專家走進田間地頭講授果樹管理技術,并開辦專題公益講堂,培養精技術、懂管理的職業農民。同時,省梨產業體系冀南綜合試驗推廣站和市農業科學研究林果技術研究所應邀為種植基地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推廣科學水肥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標準化種植技術。此外,鎮、村黨員干部主動擔當“農小二”,在產品經銷、宣傳包裝、物流運輸等方面給予幫助和指導。
“我們村馬場梨種植規模達1000余畝,培育出秋月、玉露香、皇冠等十幾個品種,鮮果肉質細、汁水豐,營養可口。進入盛果期的果樹,畝產量在2500公斤左右,純收入可達萬元。”洛陽村黨支部書記李軍生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