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9月6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未來3年,我市將重點發展中藥加工制造及康養產業,實施一系列措施、建設一系列項目,在“文化興市”戰略指引下,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歷史機遇,加快步伐打造京津冀康養度假之城。
目前,我市共有572個中醫藥加工制造及康養產業項目,其中,已投用項目387個、在建項目114個、今年新謀劃項目71個。投用項目去年營收約225.34億元,在建項目計劃投資202億元,已完成投資40億元,謀劃項目計劃總投資131億元。
我市康養產業布局已初步形成,中藥材種植面積達6萬畝,形成了以內丘縣、信都區為中心的太行山百里酸棗產業帶,以巨鹿縣、廣宗縣為重點的金銀花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全國金銀花集散中心,同時,發揮重點制藥企業品牌效應,提升中藥生產工藝、流程的標準化、現代化水平,今麥郎、今旭、金沙河等食品加工企業積極研發特色健康食品,助力打造健康食品加工基地和高端食品加工基地,西部山區推出一批“扁鵲康養小院”和精品民宿,為游客提供多元化康養出游選擇。我市還與京津地區14家醫療機構合作共建專科聯盟,促進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學科共建,同時,醫保定點、長期護理保險、中醫“日間病房”醫保結算等政策充分落實,20家“泉城扁鵲堂”開展的特色中醫理療項目,提升了中醫服務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市內優質醫療資源正向康養機構聚集。
今年6月,市中醫醫院晉升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目前,全市縣級中醫院標準化建設正穩步推進,硬件條件、技術水平、服務能力不斷提升,12家縣級中醫院達到二甲水平,并牽頭建設了9個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
我市高度重視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提升,目前,建成了2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1個國家中醫重點學科、39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43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74個市級中醫優勢專科,形成了具有邢臺特色的中醫優勢專科集群。
同時,我市實施“名醫來邢”工程、“扁鵲人才”計劃和中醫優秀臨床人才選拔工作,用好全國和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8人、省名中醫6人,建成29個中醫傳承工作室,培養200余名傳承人。年初,遴選出226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及技術專長的中醫醫師,納入市級指導老師師資庫。目前,我市正在遴選“邢臺市中醫優秀臨床人才”,建設邢臺市優才庫。
此外,我市大力弘揚傳承扁鵲文化,以中醫藥文化示范醫院、宣傳教育基地為載體,建成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1家、省級中醫藥文化示范醫院4家,并積極舉辦扁鵲文化“六進”活動和中醫藥健康夜市活動,推動中醫藥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從食、用、游、學等方面優化中醫藥產品和服務,讓游客享受到“看得見、嘗得到、能體驗、可帶走”的中醫產品,近距離、沉浸式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我市還在信都區、內丘縣選取了18所中小學作為試點,實施“育苗”“助苗”“強苗”計劃,推動中醫藥知識、扁鵲文化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