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7月,我市快遞業務量完成6.14億件
“小包裹”折射經濟發展新活力
本報訊(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張曉霞、霍學楷)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1至7月,我市快遞業務量完成6.14億件,比去年提前3個月突破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8.06億元,同比增長23.91%。這不僅凸顯我市快遞市場發展持續向好,更折射出我市經濟發展的活力。
據介紹,快遞業務量統計的是從我市寄出去的快遞數量,其中半數以上為本地特色產品,包括清河羊絨制品、清河汽摩配件、南宮毛氈制品、內丘富崗蘋果等。隨著我市縣域特色產業的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不斷增加,帶動我市快遞業務量也隨之提升。1至7月,全市郵政快遞業服務特色產業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3.2億件,實現業務收入10.6億元,支撐產業產值221.4億元。
與此同時,快遞企業充分發揮服務特色產業的作用,通過“快遞進廠”模式,實現在企業門口甚至生產線上打包發貨,縮短特色產品發貨時間,提升整體運送效率,為企業打開市場增加“籌碼”,進一步形成市場優勢。
我市郵政快遞業不斷加強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優化運輸路徑,延伸服務鏈條,促進寄遞網絡下沉,提升農村地區快遞行業服務能力,有力助推農產品出村進城。截至7月底,全市已建成農村快遞服務示范站點1000個,累計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4852個,基本實現村村設點,農村消費需求不斷釋放。
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的背后還有持續改進的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為進一步提升快遞處理和中轉能力,各寄遞物流中心項目也在加快推進。目前投入運營項目3個、開工建設項目2個、正式簽約項目2個。近年來,我市郵政、圓通、中通、極兔等快遞企業還加快淘汰老舊分揀和安檢設備,提升新能源車應用比例,推進設備智能化低碳化升級,倉網體系不斷完善,服務網絡加快拓展,為行業更好發揮規模優勢、降低運輸成本、提升服務時效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