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房住”向“住好房”轉變
我市出臺措施全面提升住宅品質
■完善托育養老、家政便民、健康服務等嵌入式社區服務設施
■合理規劃地上人行、地下車行流線,打造“無車社區”
本報訊(記者謝霄凌 通訊員張海峰)近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結合我市實際及市場需求,出臺《關于支持提升住宅品質規劃建設的八項措施(試行)》(以下簡稱《八項措施》),進一步提高我市住宅規劃設計水平,促進住宅項目品質提升,塑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當前,群眾“住房觀”正從“有房住”向“住好房”轉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出臺《八項措施》,從據實控制規劃指標、完善配套設施布置、支持用地性質兼容、鼓勵公共空間打造、豐富住宅戶型設計、優化出入口設置、優化人車分流設計、鼓勵無雨歸家流線等方面提出支持和引導措施,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積極參與提升住宅品質的規劃建設。
聚焦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我市將完善托育養老、家政便民、健康服務等嵌入式社區服務設施,支持住宅用地配建少量便民商業設施,明確已出讓住宅用地規劃功能未兼容商業功能,但需要配建少量便民商業設施的,可在用地總計容建筑面積不變的前提下,配建不超過居住總計容建筑面積5%的商業規模,無需辦理用地規劃條件變更手續。
小區停車、電動車充電等問題一直是居民關注的焦點。根據《八項措施》,我市將合理規劃地上人行、地下車行流線,明確機動車停車泊位全部地下布置的,停車泊位數量可按總車位數量的90%進行設置,無需辦理用地規劃條件變更手續;集中布置電動自行車充電存放區,并與小區內部隔離,充電車棚面積不計入容積率,打造“無車社區”;結合小區景觀打造,設置風雨連廊、亭子、電梯間等建筑的,按景觀計入綠地率、不計入容積率、不計入建筑密度。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政策解讀,積極推廣提升住宅品質示范點規劃建設,打造一批精品住宅項目試點,發揮試點引領作用,帶動我市住宅品質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