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份,全市46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收3390.54億元——
做強特色產業 壯大縣域經濟
本報訊“沙河玻璃”成為行業風向標,“臨西軸承”暢銷全國各地,“清河羊絨”享譽國際市場……我市46個集群涉及裝備制造、食品、輕工、化工、新能源、建材、紡織服裝等行業,擁有生產及配套企業2.9萬余家,初步構建了“縣縣有集群、個個有特色”的發展格局。
記者從8月22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堅持工業立市不動搖,持續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1—7月份,全市46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收3390.54億元,同比增長8.11%。
“我們將持續壯大特色產業集群規模,推進集群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今年力爭重點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增長10%。”市工信局副局長董南星說。
按照“筑基、提升、培優”梯次培育模式,我市著力構建縣級、省級、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三級梯度培育體系。目前,全市46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中,納入省統計范圍的44個,數量全省第2,省級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20個,數量全省第2。累計培育河北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9個,數量并列第1。擁有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個,數量全省第1。
我市深入實施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培育行動,培育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62家,數量居全省第2。強化創新主體培育,已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53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41家。持續實施產品、企業、區域“三位一體”品牌戰略,11家企業入選“冀有特色”品牌培育庫。
以創新引領縣域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我市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研發機構的建設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今年以來,2家國家級、3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獲2024年省級工業設計項目獎補資金支持。48家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入選河北省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名單,其中17家機構被評定為A級。
“共享智造”是一種推動縣域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模式新業態。前不久,市工信局制定《“共享工廠”模式助力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典型經驗的通知》,積極推廣清河羊絨“共享工廠”制造模式。
清河縣以制造能力共享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共享為支撐,依托羊絨特色產業集群探索建設共享工廠,鼓勵中小企業圍繞羊絨服裝加工這一共性制造環節,探索“1+N”“1+1”等多種共享工廠建設模式,年共享羊絨分梳產能可達2000噸、共享織造產能達1300余萬件。
“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廣‘共享智造’模式,推動集群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突破。”市工信局中小企業科科長劉會芳表示,將通過加強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從簡單生產代工向高水平代工轉型、打造一批共享實驗室、中試車間、檢測中心、用工服務平臺等,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提升產業鏈水平,實現降本增效。(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喬段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