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托起更多群眾“安居夢”
本報訊 8月2日,是我市今年第一批公共租賃住房輪候選房的日子。趙興芬一家一大早便來到市住建局住房保障服務大廳排隊等候。上午9時許,老人如愿選到了天和人家的一套房子。“小區環境不錯,基礎設施完善,房間采光不錯,租金也合適。”說起自家選的公租房,趙興芬贊不絕口。
近年來,我市聚焦解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邊緣家庭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全力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分配管理工作,努力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
“本次公租房分配依舊按照輪候配租的方式進行,房源主要包括恒大城、天和人家、和諧雅居和祥和城等12個小區共計215套。”市住房保障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小濤介紹說,我市大力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通過實物配租和發放租賃補貼等保障方式,分期分類地滿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有效緩解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邊緣家庭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截至目前,我市通過集中新建和商品房配建等方式共籌集公共租賃住房9305套,已交付使用7992套,分配入住7992套;今年上半年累計發放租賃補貼4600余戶,發放補貼資金260余萬元。
保障房主要包括公共租賃住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兩種。據李小濤介紹,保障房對象包括城市低保家庭、城市低保邊緣家庭、城鎮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及外來務工人員5大類。為了便于管理,我市對保障對象分類及準入標準進行了細化,將城鎮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范圍予以保障,統一采取公開搖號的方式進行分配,基本形成了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等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體系。
在襄都區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曹若琳,去年12月如愿住進了我市建設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完善的基礎設施、溫馨的居住環境和低于市場的租金等一系列優惠政策,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曹若琳分配到九璟臺小區的,還有城鎮新就業職工張楠。“過程很簡單,我只需網上遞交資料,從申請到審批都很快,不到半年就搖到了房子。”
去年5月,我市印發《邢臺市中心城區2023年度住房保障準入條件》,將申請材料由原來的8項縮減為1張身份證,受理審核程序由“兩級”簡化為“一級”,申請審核時限由原來的35個工作日縮短至15個工作日,極大地提高了申請審核效率。同時,我市上線了保租房管理信息系統,申請人可通過“冀時辦”APP隨時隨地提交資格申請。截至目前,我市通過購買和存量盤活等方式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382套,442套已交付使用并分配入住,755戶申請家庭通過“冀時辦”APP取得保障性租賃住房資格,實現了對青年人(城鎮新就業職工)和新市民(外來務工人員)的精準保障。
我市將聚焦保障家庭新的需求,持續調整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不斷提升保障房項目建設精細化管理水平和住房品質,托起更多群眾“安居夢”。(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尚子琪 通訊員 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