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縣民政局創建“物質+服務”社會救助新模式
服務群眾零距離 社會救助有溫度
本報訊(記者尚子琪 通訊員安培強、王海峰)為豐富社會救助服務內容,新河縣民政局以省級社會救助“物質+服務”試點為契機,創新推進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初步探索形成“1+1+N+7”救助模式。日前,該服務模式入選省民政廳2024年度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優秀案例。
“‘1+1+N+7’救助模式,推動社會救助由資金、物質等‘一扶了之’向開展照料服務、心理疏導、精神慰藉、社會融入等方面延伸,完善兜底保障功能,提升困難老人生活品質。”新河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車連杰介紹說,這種模式包括1個社會救助服務監管信息平臺、1家養老服務公司、N處服務驛站和7項服務。社會救助服務監管信息平臺主要提供申請、點單、派單、服務、滿意度測評“五位一體”的“掌上辦”信息化服務,服務對象、家屬、工作人員均可通過微信小程序一鍵下單、線上申請,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便捷、快速、高效的養老服務。縣民政局還公開招標確定邢臺頤佰養老服務公司,在所有鄉鎮設立服務驛站,就近劃分20個專業照護小組,為老人提供助餐、助行、助潔、助浴、助醫、助樂、助急等“七助”服務。
“選擇好服務項目后,只需通過微信小程序一鍵下單,就能安排服務人員過來量血壓、測血糖,還能幫著洗頭、洗腳、收拾屋子,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新河縣劉秋口村村民劉仁財感激地說道。
此外,縣民政局還搭建線上、線下平臺,保證服務質量。“線上”由第三方服務公司通過“智慧救助服務”平臺對照護人員的服務時長、服務內容、群眾滿意度等指標進行監管考核,“線下”則就近從鄉鎮選聘54名社會救助觀察員,隨時對服務質量進行抽查和回訪。此外,該局還鼓勵引導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志愿服務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做好社會救助與慈善幫扶的銜接工作,逐步形成“政府救助+公益慈善”融合發展的大救助格局。
截至目前,該服務模式已服務7938人次,時長8600多小時,滿意率高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