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周林 通訊員王宗堯)近日,南和區河郭鎮趙牌村的“道德銀行”積分兌換處十分熱鬧。“一分等于一塊錢,道德存折上的積分能兌各種生活用品。”村民刁江芹剛兌換了生活用品。她參加過49次志愿活動,被評為最美趙牌人,共獲得435分。在趙牌村的影響下,南和區村莊實現“道德銀行”全覆蓋。
“道德銀行”是南和區推行“五德共治”鄉村治理新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南和區突出“治理有效”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作用,通過建立道德紅黑榜曬德、道德模范樹德、“道德講堂”弘德、“道德檔案”載德、“道德銀行”惠德“五德共治”鄉村治理模式,有效激發德治教化作用。目前,全區218個村莊已全部推行這一新模式。
“道德銀行”以戶為單位,圍繞樂于奉獻、孝老愛親、鄰里和睦、人居環境等考評內容,明確賦分標準,將善舉美德、好人好事行為量化積分。“積分評定結果一季度一計算一通報,一年度一匯總一公示。”南和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盧良菊介紹,村黨支部通過爭取鄉賢、社團或企業捐贈、村集體經濟收入補貼等方式籌集兌換物品,定期公示募集和兌換情況。
通過道德紅黑榜,每個村莊對孝敬父母、幫扶鄰里、科技致富等好人好事進行贊揚,對酗酒賭博、好吃懶做等陋習進行不點名批評,并以投票方式決定將部分內容在道德“紅黑榜”上展示。同時,南和區逐步構建了區、鄉鎮、村(社區)三級道德模范選樹工作體系,共評選出各級各類道德模范5800余名,區級先進典型290名,其中45人獲月度“邢臺好人”稱號。
南和區各村莊普遍建立了村級“道德講堂”,49支宣講隊伍定期開展生動活潑的宣講,增強“道德講堂”吸引力、感染力。該區各村莊還建立居民“道德檔案”,定期進行評價管理,推動群眾文明素質提升。
今后,南和區將在全域推進“五德共治”基礎上,繼續創新模式,完善機制,引導群眾不斷提高文明素養,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打造南和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