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區:“一對一”助農精準解難題
本報訊(記者王帥薇 通訊員王聚芬)“多虧你們上門指導技術,今年我家的酸棗樹長勢更好了。”5月7日,在信都區太子井鄉西太子井村酸棗種植基地,農戶張海巖笑意盈盈,對前來調研的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股股長華利靜表示感謝。
“四型機關建設”活動開展以來,信都區各級黨員干部踴躍深入基層,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張海巖種有200畝左右酸棗,因技術薄弱、管理不善,收益一度達不到預期水平。太子井鄉黨委書記劉利敏在一線走訪調研中發現這一問題。
“張海巖的問題不是個例,由于種植的酸棗品質和產量不高,部分種植戶收益甚微以致打算‘棄種’。”劉利敏隨即聯系當地農業農村局商量解決辦法。
精準對接、鎖定問題,區農業農村局組織技術隊伍深入酸棗核心產區鄉鎮、企業車間調研走訪,和農戶面對面交流,了解酸棗產業發展最新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惠企利民政策。“我們先是收集農戶需求,再為其提供‘一對一’技術服務,精準解決各種種植難題。”華利靜介紹,另外,在酸棗樹修剪、萌芽、開花、接穗等關鍵時間節點或特殊天氣情況下,他們還安排技術人員實時走訪,及時提醒農戶做好相應管理措施。
定期組織酸棗種植戶開展專題培訓,推廣新品種以及科學管理技術,支持龍頭企業研發生產酸棗系列產品……一系列措施在基層相繼落地落實,信都區的酸棗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酸棗產業鏈條也日趨完善,昔日荒山坡上的酸棗樹苗成了百姓致富增收的“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