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維勇 通訊員王宏雁)好南關北大街啟動區亮相、大型實景演出《瓷都賦》上演、古城東南城墻護城河復建工程基本完成……襄都區以“四型機關建設”為抓手,聚焦文化名城創建,豐富載體,創新思路,努力打造邢臺文化第一體驗地。
整合資源配置,優化工作模式,襄都區實施“4+2+N”古城修復提升工程,在完善配套設施的同時,挖掘和整理歷史文化資料,將傳統元素融入改造設計中,使老街巷煥發新活力。目前,該區正推動北大街、花市街、馬市街、羊市街、羊市道、西大街街區修復建設和利用,打造國潮文旅街,一街一特色、一街一主題,力爭“十一”假期前形成旅游環線,再現古城繁華盛景。
圍繞提升工作質效,襄都區精心組織謀劃特色活動,講好邢臺故事,推廣邢臺城市精神,擦亮“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城市品牌。“五一”假期,我市首個戶外虛實結合大型情景劇《瓷都賦》在清風樓前上演,給市民群眾帶來了一場關于邢窯白瓷的文化盛宴,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同時,該區深入挖掘北方大學文化內涵,計劃將北方大學舊址展覽館打造成為紅色研學教育基地,納入邢臺古城游線路,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助力實施文化興市戰略。
作為邢臺歷史文化核心區,襄都區立足實際、壓實責任、細化舉措,在重點打造好南關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清風樓景區等系列文旅項目的基礎上,做好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工作,加快推進重點片區的風貌提升、夜景亮化、市政改造、業態升級等,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切實讓文物活起來、古城熱起來、中心城區強起來,為打造泉城特色旅游城市建新功、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