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大裝配式農房推廣力度,去年建設示范農戶225戶,今年已申報示范農戶442戶——
綠色新農居 開啟新生活
本報記者 王芳 通訊員 柴國強
在任澤區天口鎮馬家莊村,有一棟米白墻面、棕色屋檐、充滿現代簡約氣息的二層小樓,在一排排傳統的磚瓦房中很是顯眼。“咱家屋子是一塊塊白色模塊‘搭’起來的。”院子主人王云輝笑著說。
王云輝家的房子正是我市推廣的裝配式綠色住房。“這是把在工廠制作好的裝配式構件和部品運送到建設現場,通過裝配連接方式建造而成的農房,符合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要求。”市住建局村鎮科負責人邱堯介紹。
讓村居建設更綠色,讓農村住房更安全,讓村民生活更舒適。去年,我市建設裝配式農房建設試點示范農戶225戶,今年截至目前,已申報示范農戶442戶。
建得快結構穩居住體驗更舒適
“新房總面積272平方米,從工人、機械設備等入場到竣工,只用了一個半月,與傳統磚混房相比,至少縮短了一半時間。”王云輝從未想過,建房子原來可以這么快。
“這得益于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如部件均提前在車間加工完成,現場只需將各個小件組合起來即可,減少了現澆作業。”邱堯說,為保證構件安裝質量,承建公司根據相應圖紙進行深化,內外裝修全部一次安裝到位。
建設快只是裝配式農房的一個優勢,真正吸引人的還屬穩固的房屋結構和舒適的居住體驗。“一個個模塊式的建筑構件像積木一樣嚴絲合縫地搭在一起,中心澆上十幾厘米厚的混凝土層,還疊加好幾層鋼筋,瓷實!”建房前,王云輝專程去建造企業的一處施工現場觀摩,“建設有圖紙,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科學的規劃。”
安全有保障,居住更舒適。“墻面直接給做了雙面保溫,采暖保溫性特別好。”入住新房已有一年多的王云輝一家很是滿意,“以前在老房子,自家暖氣冬季要燒到50攝氏度,住進這新房,只燒到30攝氏度左右,屋里就暖得很。一個冬天能省兩三千元電費。”
“無論是保溫效果、抗震性能還是空間布局,裝配式農房都有明顯優勢。”邱堯說,近年來,為提升農村住房品質,我市多舉措鼓勵、支持裝配式農房建設,裝配式農村住房數量逐步增加。目前,全市已有240個家庭住進了優質“積木房”。
預制建筑構件生產建設有指導
位于任澤區的河北鴻盛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實現建筑用EPS模塊工廠化、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的廠家。
在公司的小展廳內,一排高精度、高質量的白色建筑模塊引人注目。“這就是EPS模塊,是新型的節能建筑材料,主要用于裝配式住房建造。在這種材料的基礎上,可以澆筑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增強結構強度,保證了建筑抗震安全。”
公司經理劉定華介紹,“我們將模塊及模塊生產使用的所有材料都進行了展示,方便農戶了解選用。”
“這些建筑模塊都是工廠預制,流水線作業、標準模具生產。”劉定華說,裝配式住房構件在工廠采用標準化流程和工藝進行預制生產,生產過程中可對溫度、濕度等條件進行控制,構件的質量更有保證。“后期,我們還將研發新型模具、提高標準化程度和產能。”
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農房建設模式對工種專業化要求更高,模塊工、鋼筋工、木工、水泥工等分工有序。“所有工人都必須具備看圖紙作業的基本能力。”劉定華表示,企業需要建立專業施工團隊,推動傳統農房建筑工人向產業化工人轉型升級。
為保證模塊安全性能,市住建局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建設要求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進一步提升裝配式農房建筑施工人員技術水平,確保裝配式農房施工質量安全。截至目前,全市組織裝配式農村住房技術宣貫和建筑施工人員培訓2批次,培訓人員450余人次。
此外,市住建局還組織專家團隊編纂了《裝配式農房住宅通用設計圖集》,進一步完善了農村住房建設技術指導體系。
以點帶面推廣全域建設前景廣
“冬天家里暖和嗎?”“下雨天會返潮嗎?”……日前,陽光正好,清河縣戴家屯村代艾民家迎來了幾名鄰村來的“游客”。大家張開雙臂量尺寸,敲敲墻面、聽聽聲響,走進屋里感受室內溫度。因看到裝配式農房的優勢,有的鄉親也考慮建這樣的房子。
近兩年,我市堅持農戶自主、企業自愿、政府支持的原則,由農民作為建房主體,由有面向農村地區裝配式產品的企業自愿參加,每年建成一批裝配式農村住房。
2022年,任澤區、威縣、臨城縣3個縣15戶參加了試點示范;去年,15個縣(市、區)225戶參加了試點示范……通過示范效應,口口相傳,性能優良、樣式美觀、色彩協調、功能完善、工期優勢明顯的裝配式農房成為不少村民建房“新時尚”。
今年,我市取消了裝配式農房試點的戶數限制,并在全市域推廣。“只要有自己宅基地、有合規建房手續的農戶本人向所在縣(市、區)住建部門提出申請,就可以參加試點。”市住建局三級調研員王強說,裝配式農房建設條件相對寬松,采用裝配式建造技術,建造1層或2層居住房屋,能當年開工、年底主體完工。
按照政策,在我市只要是自住自用的裝配式農房,建筑不超過兩層,都能享受政府1萬元補貼。今年前兩批申報示范農戶已達442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