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工人先鋒號、邢燃集團燃氣輸配公司搶修班
本報記者 劉瑞鳳通訊員 張添甜
“拉起警戒線,疏散人群!”日前,在信都區會寧鎮衛生院的模擬訓練場內,一場村莊燃氣搶修應急演練上演。幾名身著橙色搶修服的搶修隊員分工協作,關閉燃氣閥門,使用檢測儀確定周圍燃氣濃度在安全范圍后,迅速開展應急搶修。半小時后,損毀的架空管道得以安全更換。
這支身著橙色搶修服的隊伍,是邢臺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燃氣輸配公司搶修班,由36名搶修隊員組成。他們把業務轄區劃分為6個片區,365天24小時不間斷守護這座城市的燃氣安全。今年,邢燃集團燃氣輸配公司搶修班獲評全國工人先鋒號。
在搶修班班長許磊的筆記本里,夾著幾張手繪圖,圖紙上清晰地顯示各個片區錯綜復雜的管網線路和最新施工項目,每個重點點位都被做了特殊標記。這些圖紙和管道線路早已深深地刻在隊員們腦中。
“‘帶氣作業’是我們工作的常態。這就要求每個搶修隊員有極高的操作技術,不允許有一丁點兒失誤。”許磊介紹,為保證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他們通常要在不斷燃氣的情況下進行搶修,尤其是動火作業,如果操作不當,哪怕是電焊時的一個小火花,也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時間長了,這些“糙漢子”個個變得睿智、細心。
燃氣管道埋于地下2米左右,考慮燃氣管道安全,搶修時需要機械配合人工開挖,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燃氣濃度。搶修隊員要趴在管道旁或躺到泥地里,在狹小的空間里作業,遇到惡劣環境,甚至還需要戴著空氣呼吸器下坑作業,挑戰各種“高難度”。
他們還常常選擇錯峰作業,深夜施工,成為不被察覺的城市“守護人”。“干我們這行,沒點兒,有時忙起來顧不上吃飯、睡覺。”隊員劉春濤說,保障千家萬戶用氣安全,是他們工作的最大動力。
城市地下管網較多,燃氣與雨污水、熱力等管道相互交叉,施工作業難度較大。“前幾年,我們小組7名成員接到鋼鐵南路與新興西大街交叉口處煤氣停運交叉管道碰頭任務,迅速趕到現場實地勘察,發現燃氣管道直徑大、左右移動難度很大,而且緊挨著熱力、污水管道,搶修作業面非常小。”隊員郭云峰回憶,對于那次搶修,他們做了兩天前期準備工作,拿出可行方案確保萬無一失后,立即著手作業。7人兩班倒晝夜開工,把5天的工作量壓縮到30個小時完成,保障了周邊小區近6千戶、1萬多人的燃氣供應。
如今,搶修班從最初的8人擴充到36人,已經保障邢燃集團運行38年無事故。這群“橙衣衛士”隨時待命,默默地守護著每一寸燃氣管網,守護著這座城市的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