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中醫藥產業,發展“助眠經濟”,擦亮“扁鵲康養”品牌——
我市全力打造京津冀康養度假目的地
本報記者籍明泉
上扁鵲山登高覽勝,在扁鵲客棧品嘗藥膳,到康養酒店睡個好覺……今年春天,內丘縣的這條康養旅游路線成為不少市民游客打卡的新選擇。“到這里就感覺心情舒暢,美景、美食還有藥膳,現在來內丘有了不一樣的體驗。”游客曹芳說。
康養產業一頭連接民生福祉,一頭連接經濟社會發展。我市區位和生態環境優越,擁有獨特的扁鵲中醫藥特色文化資源,發展特色康養產業條件得天獨厚。隨著老齡化進程的逐步加深,京津冀醫療、養老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加深、政策逐步融合,發展醫養健康產業迎來了新的契機。
我市認真落實全省推進康養產業發展有關會議精神,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歷史機遇,立足扁鵲中醫藥獨特資源優勢,突出醫養結合特色,培育醫養結合機構,布局扁鵲文化康養度假區、皇寺康養區等重大康養項目,全力打造康養產業發展新高地和京津冀康養度假目的地,形成了康養產業特色鮮明、多點綻放的良好發展局面。
作為中醫醫祖扁鵲行醫圣地、“邢棗仁”道地產區和全國最大的野生酸棗生產基地、酸棗仁加工集散地,內丘縣堅定不移打好“扁鵲康養牌”,明確西部康養、中部醫養、東部動養的功能布局,舉辦扁鵲文化節,打造鵲山湖國際康養旅游度假區等一批休閑娛樂、研學科普、康養度假融合發展的旅游項目,積極開發文創產品、養生食品飲品以及中醫陶瓷拔罐等生活實用品,并初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中醫服務網絡體系。
到內丘康養旅居,是奔清新而來,也是奔舒適而來。該縣將旅居與康養相融合,以高端酒店集群建設為抓手,立足大眾健康消費需求,做精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努力讓“潛力”變“實力”,讓“流量”變“留量”,讓“過客”變“常客”。
他們深度整合資源優勢,精心培育集深厚人文體驗、秀美自然風光、休閑娛樂體驗與健康療養功能于一體的“旅居+康養”融合發展模式,積極發展“助眠經濟”,打造康養助眠之城。“目前,我們正在推動實施以助眠為主題的11個總投資20億元的酒店民宿項目,建成后全縣精品酒店和民宿將達到27家,年接待游客能力將提升至360萬人次以上。”內丘縣政府黨組成員葛建敏介紹說。
這幾天,位于信都西部山區的漿水鎮前禪房村迎來一波又一波游客,或沿著山場步道賞景散步,或在傳統村落中行走,或擇一處別致小院休憩。“閑置石頭房屋變成精致民宿,廢棄石碾石磨被開發成旅游體驗項目。游客還能吃到原汁原味的農家飯菜。民宿康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前禪房村黨支部書記李紀成介紹。
信都區依托山區良好生態資源優勢,大力推行“宅改+民宿+康養”模式,引進北京、省內等社會資本12.8億元,目前已打造10家精品民宿,在建民宿24家,謀劃14家。皇寺康養區初步完成整體規劃,玉泉景區、守敬故里等重要康養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同時,該區依托城區區位醫療優勢,在現有愛晚紅楓等15家養老機構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康養+住宅”,著力推進養老服務項目,打造城市康養式社區新樣板。
如何精準對接養老需求,培育壯大銀發經濟,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巨鹿縣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3年前,我突發腦梗,右側上下肢行動不便。在福緣居老年醫養中心,經過中醫康復訓練,又可以獨立行走了。”71歲的黃淑珍說,在醫養中心,不僅能享受養老服務,還能接受康復治療。
近年來,巨鹿縣持續深化養老和醫療的資源整合,積極探索“醫養結合”“康養結合”養老模式,率先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以及智慧醫養服務平臺,滿足了社會多層次的養老需求,形成了“政府惠民生、失能群眾有保障、醫養機構增效益”的多方共贏局面。
據悉,為更好地弘揚中醫文化,全力打造“扁鵲康養”旗艦品牌,市衛健委將依托市中醫醫院成立“扁鵲文化推廣中心”,在中心城區每個街道(鎮)命名1家“泉城扁鵲堂”,建設智慧共享中藥房,組織開展“中醫康養”主題故事匯、“扁鵲康養中醫行”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讓廣大群眾看中醫更方便、用中藥更放心。
未來,我市將堅持以資源稟賦為基礎、以產業項目為依托、以政策支持為保障,全力培育和打造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的康養產業集群,努力實現全市康養產業大發展、大繁榮,以更完備的特色康養產業體系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