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內丘縣鵲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迎來300余只過境棲息的白天鵝,它們成群結隊地在湖中游弋、覓食,與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構成一幅和諧優美的自然畫卷。本報記者霍紅軍通訊員 溫孟河攝
本報訊(記者郭雨晗、梁慧麗通訊員劉麗斌)近日,在位于內丘縣的鵲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有攝影愛好者拍攝到300余只過境遷徙的白天鵝。它們在湖中時而休憩覓食,時而追逐飛翔,讓初春的鵲山湖變成了生機盎然的“天鵝湖”。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白天鵝第4年“做客”鵲山湖。
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對棲息地選擇相當苛刻,它們為何持續“青睞”鵲山湖?內丘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濕地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劉麥中說,這得益于濕地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
“天鵝休憩的水域不遠處就是公園的恢復重建區。前幾年,恢復重建區還是沙土地,現在已經種滿柳樹和蘆葦。”劉麥中說,近年來,他們不斷加大濕地保護修復力度,開展大規模人工造林、飛播造林、退耕還林,使得濕地公園增加了上千畝林地。他們還對濕地周邊的馬河、東龐、王交臺等村進行環境改造,加大農村生活污水綜合治理;嚴禁挖沙、采沙等行為,減少人為破壞,水量、水質穩步提升。
如今,不僅白天鵝駐足數量逐年增加,黑鸛、鴻雁等多種候鳥也選擇在此“歇腳”。“今年3月3日,300多只白天鵝和200多只豆雁同一天內駐足。這是我上班以來,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景象。”劉麥中說。
如今的鵲山湖,濕地面積由158.61公頃恢復到209.2公頃,濕地率由52.8%上升到69.7%,主體水質達到國家Ⅲ類標準,公園區域及周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使鵲山湖成為野生鳥類理想的遷徙“補給站”和“休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