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引進京津管理、技術、研發等高層次人才155人
本報訊(記者尚子琪通訊員張瑾、王延輝)近日,在內丘縣建滔公司的生產中控室內,技術人員密切關注著電腦屏幕上碳捕集利用系統運行參數,并適時調整。該公司總經理尹征介紹,這個碳捕集項目是在多位院士的指導下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持下進行的,目前該項目已順利投產。
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市以柔性引進與剛性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引進京津管理、技術、研發等人才155人,全面推進與京津地區科技、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合作,持續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助推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提升。
以科技項目為抓手,吸引京津高校院所先進科技成果到我市孵化轉化,持續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加快科技領域合作創新。由北京建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大學、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京津高校院所專家組成的科技特派團圍繞企業需求,深入企業開展服務,建立河北省煤田地質勘察院、河北多維康助劑有限公司、河北泰能鴻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3家院士工作站,中鋼邢機、云山化工、華興寵物等11家院士合作重點單位。在2023年市級科技計劃中設立“京津產學研合作”等專項,突出支持與院士及京津高校院所的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22項重大科技專項引進7名院士、1名大國工匠、24所京津知名高校。在產學研合作向深層次、高水平、全方位融合發展的同時,我市持續推進與京津醫療機構的合作。實施“名醫來邢”工程,落實“名醫入冀計劃”,積極引進京津冀高層次人才到我市落戶。2023年以來,京津醫療衛生機構向本市派駐專家172人次,診療患者3717人次,指導手術439例,疑難病例討論332人次。引進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等高端中醫藥人才或專家團隊19名,建立傳承工作室13個,累計培養傳承人200余名。切實發揮了京津知名專家在重點??平ㄔO、“師帶徒”人才培養、醫學課題研究等醫教研工作的帶動效應。
在教育方面,我市全面啟動托管幫扶項目,通過以強帶弱、強弱聯合等方式,深化校校、校企合作育人,推動校際間優質課程資源、教師資源、管理模式共享。去年以來,我市13所院校與北京市12所院校、天津市14所院校開展合作對接,150余所學校(幼兒園)以結對幫扶形式與京津地區優質幼兒園、中小學開展合作,91名中小學教師、校長赴京津跟崗學習。與20余家京津企業在實習就業、專業共建、冠名培養、實訓基地共建、師資鍛煉等方面達成校企合作意向。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道路上,京津人才正與我市人才一道,為推動京津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