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啟動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專項行動
“1+6”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邢臺樣板
本報訊(記者王露橦)日前,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共同印發《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專項行動方案》,明確重點實施“一爭創六提升”行動計劃(簡稱“1+6”行動計劃),集中力量辦成一批抓得住、能見效、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邢臺樣板。這是我市推出的“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第四個專項行動。
全力強農業富農民美農村
2023年,我市連續推出開發區提檔升級、塑造推廣城市品牌、高鐵輻射區產城融合發展三個“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系列專項行動,打出了一套高質量發展“組合拳”,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積極向好態勢。我市將開展專項行動與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點任務緊密結合,組建工作專班、制定專門方案,以清單化、責任化、目標化方式統籌推進、持續抓好貫徹落實,謀劃成熟一個,推出一個。
邢臺西有太行山、東有大平原,地貌多元、資源豐富,是全省糧食主產區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主陣地,但在和美鄉村建設特別是人居環境整治上還存在不少短板。把優勢用起來、把短板彌補上,持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力強農業、富農民、美農村,勢在必行。
經過數月調研、討論,我市明確了和美鄉村建設任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緊密結合邢臺實際,創新工作舉措,集中力量辦成一批抓得住、能見效、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邢臺樣板。
明確了2025年工作目標:建成和美鄉村示范片區6個;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總數達到200個以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0%以上;縣域基本實現農村環衛市場化服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5%以上;提升1000個村莊綠化水平,建成省級森林鄉村180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明顯增強,5A標準村覆蓋率達到40%以上。
重點實施“1+6”行動計劃
“1+6”行動計劃,即爭創一批和美鄉村示范點,提升農村廁所改造質量,提升垃圾污水治理水平,提升村莊綠化覆蓋范圍,提升農業園區帶動能力,提升鄉村旅游精品培育,提升鄉村治理達標力度。
在爭創和美鄉村示范點方面,我市計劃全域推進南和區和美鄉村建設,建成全域和美鄉村示范縣;集中連片打造和美鄉村,提升內丘縣、威縣、寧晉縣、任澤區、臨西縣、信都區6個示范片區,每個片區創建提升和美鄉村20個以上。今年起,每年爭創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10個以上,到2025年底,全市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總數達到200個以上。
聚焦提升農村廁所改造質量,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原則,計劃每年改造提升農村戶廁2000座以上,到2025年底,全面建立農村廁所設備維修、糞污清掏、糞污無害化處理利用、公廁管護、運行監管機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0%以上。
聚焦提升垃圾污水治理水平,明確農村生活垃圾全收集、無害化處理目標,計劃每年在每個鄉鎮打造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樣板村3—5個。推進實施清河縣、廣宗縣農村環衛市場化服務項目。堅持宜管網則管網、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實施512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在任澤區任城鎮、西固城鎮等6個鄉鎮31個村建設污水管網,推進南和區和陽鎮、郝橋鎮等4個鄉鎮25個村污水管網建設及道路硬化項目。啟動實施信都區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項目。
聚焦提升村莊綠化覆蓋范圍,計劃實施村莊綠化“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動,以街道綠化、庭院綠化、路渠綠化、小游園建設等為重點,開展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植樹,打造“村內有綠地、院內有花果、路渠有綠蔭、四旁有樹木”的村莊綠化新格局。到2025年底,提升1000個村莊綠化水平,建成省級森林鄉村180個。
聚焦提升農業園區帶動能力,計劃深入推進臨城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建設年生產能力3萬噸以上的高端核桃油生產線,配套建設核桃系列產品智能倉儲物流設施、網絡市場、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到2025年底,建成全國一流的核桃物流集散中心、網絡交易中心、產品體驗中心;專題宣傳推介“邢臺上農”“邢臺酸棗仁”2個區域公用品牌,每年舉辦1次全市食品加工業振興發展大會和全市名優特農產品展示會,辦好邢臺國際十字花科蔬菜產業大會。
聚焦提升鄉村旅游精品培育,計劃實施鄉村休閑旅游三個“十”精品工程,即2024—2025年,每年在全市創建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0個,培育發展鄉村旅游精品民宿10家,謀劃推介“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休閑農業精品線路10條。
聚焦提升鄉村治理達標力度,計劃提升積分制、清單制在全市67個鄉鎮運用效能,逐步推廣到100個鄉鎮。宣傳推廣村民自治南和模式、小微權力規范運行沙河模式、基層矛盾糾紛人民調解任澤模式、鄉村數字化服務管理巨鹿模式4種模式,每年培樹不少于20個鄉村治理典型;以寧晉縣村志編修示范縣為樣板,大力提倡和鼓勵“村村修志”,到2025年底,力爭實現80%的縣(市、區)有村志,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提升鄉風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