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又一股清泉涌出
位于邢臺學院內邢臺古八景之一“柳溪春漲”處
本報訊(記者馬維勇)白雪皚皚中,邢臺學院內一股清泉汩汩而出,吸引了不少師生前來圍觀打卡。
記者日前在邢臺學院采訪時了解到,此處泉眼發現于今年6月,已持續噴涌半年,9月、10月、11月水量最大。此泉位于邢臺古八景之一“柳溪春漲”處,師生們稱之為“柳溪泉”。
目前,邢臺學院用磚石砌出數平方米的池子,將這一股活水的源頭保護起來。可以看到,水面清澈,距離地面有一米多,水深一米左右。泉水涌出后被引入北側100余米遠的牛尾河。
據了解,歷史上,發源于達活泉、白沙泉等泉的溪水,在北關外豫讓橋一帶(現邢臺學院及附近)匯聚,形成河渠交錯、垂柳成蔭的水鄉澤國,人們在此建亭修園,稱之為“柳溪亭”“柳溪園”。
文人墨客的詩文和邢臺縣志中,關于“柳溪”“柳溪亭”“柳溪園”的記載很多,最早出現于北宋詩人趙鼎臣詩作。清乾隆年間順德知府徐景增在此處建“鴛水亭”,記文“疏泉辟地規度以為亭”,后又賦詩“廿載枯泉得再澄”,記錄了當時柳溪一帶泉水枯而復涌的場景。
近年來,我市一體化推進水生態修復、水資源統籌和水環境治理,堅持“節、管、調”并舉,“引、蓄、補”發力,地下水位實現持續回升,多個泉眼復涌。泉水賦予了邢臺獨特的氣質和魅力,圍繞部分泉水復涌點,我市不斷完善親水區域建設,貫通圍城水系,豐富水上活動,打造獨具泉水特色的生態游精品線路,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在品泉、賞泉、戲泉、聽泉中共享太行泉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