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扎實開展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程
本報訊(記者高敏)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實施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程,提高兜底保障標準,加大救助力度,探索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12月12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第七場“厚植城市精神、共建溫暖之城”行動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市民政局統籌救助資源、強化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該局積極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打造覆蓋全面、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多層次救助體系。出臺《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程工作方案》等文件,以適度擴大社會救助范圍、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對符合條件的低保邊緣家庭進行認定,實施動態管理。截至目前,動態保障低邊家庭3.2萬戶8.3萬人。
自今年7月1日起,我市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由5160元/年調整到5808元/年,農村特困供養平均標準由6708元/年調整到7560元/年。目前,全市共保障城鄉低保22.1萬人,特困救助供養對象2.4萬人,累計發放救助資金8.2億元。
對于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實施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我市制定出臺《邢臺市臨時救助實施辦法》,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目前,全市實施臨時救助8000多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000多萬元。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服務類社會救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