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產能最大到國際展會金獎
玉鋒實業集團:20余年持續創新打造“黃金”產業鏈
本報記者謝霄凌通訊員 范素素
玉鋒實業集團生產車間。 趙彥文攝
寧晉經濟開發區,玉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大健康生物產業園內,企業副總經理王康樂穿梭在維生素B12、糖醇、玉米胚芽油等車間,與科研總工和青年職工們一起攻克技術難關、優化工藝流程。
玉鋒集團是我國單體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延伸產業鏈,維生素B12生產能力連續15年全球最大,今年,旗下玉米油又在國際展會上獲金獎。
從全球產能最大到國際展會金獎,玉鋒集團依靠的是什么?
“靠科學布局,靠質量精耕,靠技術創新,靠人才播種。”董事長王玉鋒說,20余年不斷創新,煉就了玉鋒這塊金字招牌。
科學布局,一粒玉米串起品牌產業鏈
12月4日,記者在果糖車間看到,玉米淀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淀粉乳,經過蒸發、液化、糖化、色譜、離交、過濾等六道工序轉化為液體葡萄糖和果葡糖漿,再經過結晶、預結晶工序后變為結晶葡萄糖。
寧晉是優質玉米種植大縣。最初,王玉鋒拿著10萬元家底建成一家小型玉米淀粉廠。六七年間,資產迅速增值,滾到了800萬元。可越來越多的玉米淀粉加工廠的出現,讓他意識到,同質化競爭只能把市場越做越小。
必須掌握核心競爭力,在深挖產業鏈上做文章!
從成立淀粉糖公司,生產維生素B12原料、玉米毛油,到投產VB12綜合利用技術改造工程、淀粉升級改造項目、采用DCS自動化控制體系的玉米深加工項目、采用無炭工藝和一鍵啟動全自動控制系統果葡糖漿項目……20余年,玉鋒集團一次次成功轉型,使玉米附加值成倍增長。玉米變成了“金豆豆”,企業贏得了核心競爭力。
通過深化要素鏈接,拓展玉米產業鏈,玉鋒集團全面實施工業4.0、智能化技改升級等工程,實現了向智能化工廠、綠色工廠的華麗轉型。目前,玉鋒集團可年產300萬噸淀粉、30萬噸玉米胚芽油、15萬噸毛油、60噸維生素B12,成為真真正正的“玉米王國”。
集團秉承“創新、智能、高效、安全、引領、發展”十二字方針,向價值鏈高端拓展,在國際市場持續做強“玉星”品牌,帶動相關產業向上下游雙向延伸。“玉星”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品質為本,質量精耕賦能品牌向上生長
在玉鋒大健康產業園內,經過數道工序,維生素B12系列產品被分門別類裝袋、入庫、出庫,全程智能化流水線工作。經過多年發展,玉鋒集團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維生素B12生產基地,在維生素B12及維生素發酵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
技術人員田騰飛告訴記者,集團引進多套中間體在線監測設備,產品生產線已全部實現自動化,加上操作者、班組長、質檢人員層層把關,各項內控指標均嚴于國家標準。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產品質量跟蹤制度,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能及時追根溯源,保證以最快速度化解質量隱患。
集團堅持“不做則已,做則一流”的執行準則,形成了以質量核心競爭力推動創新發展的強企思路,導入并運行ISO9001、6S現場管理和卓越績效先進管理模式,建立了產品質量全生命周期管控體系。
在玉鋒,不僅在深加工環節,原料來源同樣受到嚴格控制。為保證產品質量,公司建設了約1萬公頃的優質玉米綠色種植基地,安排專業人員指導基地農戶標準化種植,實行統一品種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價格收購。
目前,公司的淀粉生產關鍵過程已實現全線自控,保證了質量、產量、操作參數穩定,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玉米淀粉和葡萄糖產品一次合格率均在99.75%以上,企業榮獲省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稱號。第16屆廣州國際食用油與橄欖油產業博覽會上,玉鋒集團旗下玉星牌玉米油榮獲“優質產品金獎”,質量精耕不斷賦予玉鋒品牌向上生長的力量。
人才播種,積蓄“金字招牌”發展后勁
“我是‘管大管小不管中間’,大到項目發展、資本運作,小到環境衛生和企業裝修,唯獨中間環節不管,因為我們有非常優秀的中層團隊。”王玉鋒說,重心下移、充分授權的格局提高了管理和運營效率,調動了各級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實施“以智創質”人才戰略,玉鋒集團培養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競爭力強,兼具專業素養和綜合管理能力的人才隊伍,為企業創新型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以省級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為依托,玉鋒集團快速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如今成為新版歐洲藥典修訂合作單位,產品質量遠高于國內外最嚴格的食品藥品標準,生物制藥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該集團先后承擔國家、省重點項目40余項,擁有270件專利,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鑒定30余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和省強制標準30余項。國家玉米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等多個行業唯一的研發創新中心先后落戶玉鋒。
“當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全省食品加工產業隆起帶,作為寧晉縣食品加工產業領軍企業,我們只有保持產業不斷升級、技術不斷創新、質量不斷提升、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才能擦亮玉鋒‘金字招牌’,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王玉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