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創新責任鏈條
近八成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河北日報訊(記者桑珊)小區里私搭亂建、樓道內雜物成堆、鄰居噪聲擾民……這些事說大不大,但真遇上不僅會成了群眾心里的“小疙瘩”,也容易升級成矛盾糾紛。
滄州市新華區積極推動“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與信息化應用深度融合,探索群眾在線“填單”、系統逐級“派單”、工作人員及時“接單”、事結群眾“評單”的“民意快遞”智慧解紛模式,居民們只要動動手指,這些煩心的問題都能很快得到解決。
近年來,河北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與時俱進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探索創新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征、河北特色的經驗做法,積極構建起省、市、縣、鄉、村五級創新責任鏈條,把更多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據統計,2018年以來,全省年均調解糾紛34萬件左右,調解成功率98%以上,其中近80%的矛盾糾紛被化解在村(社區)和鄉鎮(街道)基層一線。
鄉、村兩級是“楓橋式工作法”的創新主體。記者從省委政法委了解到,各地針對當地易發多發、疑難復雜矛盾糾紛,摸準問題脈搏,找準解決方案,及時固化切實可行的經驗做法。縣級作為打造“楓橋式工作法”的責任主體,在挖掘孵化、總結提煉上下功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具有本地特色的“楓橋式工作法”,逐步在縣域內推廣。市級則加強調研指導,對縣(市、區)的典型經驗做法深入發掘培樹。同時,省直相關單位在統籌抓好基層矛盾糾紛有效化解的同時,協調推動資源下沉、對口指導,幫助基層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不久前,河北省4個單位入選了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保定市蓮池區五堯鄉位列其中,秘訣正是以“小切口”解決了“大問題”。
五堯鄉全面研究分析本地家庭婚戀糾紛特性和演變規律,針對家庭婚戀糾紛排查發現難、有效調處難的問題,探索總結了“包聯化解”家庭糾紛化解工作法,通過走訪排查、服務發現、群眾參與,全面摸排、定級建賬、干部包聯、聯合調處。2023年以來,累計化解家庭婚戀糾紛41件。
在向縱深部署的同時,河北省還橫向發力,推動作為預防化解矛盾糾紛“主力軍”的政法各單位履職擔當,不斷夯實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基層基礎。
發揮政法隊伍優勢,深入群眾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全省公安系統堅持公調對接,結合接處警、查辦案、駐社區、“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等警務工作,加強和規范治安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對接,廣泛實行“庭所對接”“民調入所”“律師進所”,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各級檢察部門強化檢調對接,大力開展信訪矛盾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堅持批量解決、主動解決,持續深化群眾信訪七日內程序性回復、三個月辦理進展或結果答復“件件有回復”工作制度,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
發揮政法專業優勢,推動矛盾糾紛實質化解。全省法院系統強化訴調對接,加強訴源治理,扎實推進訴源、案源、訪源“三源共治”,堅持在訴前、訴中、訴后全程協調化解,推動形成源頭預防、非訴在前、多元化解、訴調對接、繁簡分流的分層遞進解紛路徑。省司法廳加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力度,結合全省基層組織換屆,充實調整49374個村調委會、4395個社區調委會、2006個鄉鎮調委會、347個街道調委會的調解隊伍,筑牢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
在此基礎上,今年省委政法委先后組織舉辦11期基層基礎實訓班,對全省2254名鄉鎮(街道)政法委員輪訓一遍,進一步提升統籌基層政法資源、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實際能力。